绿色建筑引领地产新潮流
近年来,绿色低碳意识逐渐蔓延到房地产行业。近期,住建部、财政部对外公布了2012年高星级绿色建筑的财政奖励标准,同时表示,购买绿色住宅,房贷利率可适当优惠,一时间绿色地产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受当前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开发商态度积极等鼓励因素影响,未来绿色低碳有望成为引领房地产行业的新趋势。
建筑低碳化提上日程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
有媒体报道,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比例约为27.5%。从发达国家情况看,建筑能耗一般比重在40%以上。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比重会逐步攀升。作为履行国际节能公约、改善社会环境的重要部分,建筑低碳化被提上日程。
北京绿色建筑将看齐世界
按照《“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新建绿色建筑8亿平方米。规划期末,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据此前北京市住建委工作人员表示,到2020年,北京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比重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城市水平。北京将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10%新建建筑将是节地、节能的绿色建筑。
日前,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新修订的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在2012年第3季度正式发布,2012年底或2013年初将正式实施。届时,北京市将在全国率先实行建筑节能75%的设计标准。
北京市住建委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主任刘肖群表示,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是目前国内节能率最高标准,它对外墙、外窗、屋面等建筑结构保温隔热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还对空调系统及照明系统等内部耗能设备的使用给予了“最低碳”的安装意见。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鼓励北京等4个直辖市和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施节能75%的标准。
公益性建筑将全部执行绿色标准
5月7日,财政部、住建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绿色建筑奖励及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金向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倾斜,达到高星级奖励标准的优先奖励,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优先给予定额补助。
6月19日,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向媒体表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引导房地产开发类项目自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住宅小区。住建部也明确了金融机构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可在房贷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此外中央财政还将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给予20元/平方米的补贴。
绿色理念有待引导
绿色地产在我国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是地产商们一窝蜂地打绿色牌,大多却根本没搞清何谓绿色地产。有的把它当一种噱头、一种溢价手段,举着“绿色”大旗抬高房价,忽悠购房人;有的不过是一些节能产品的堆砌,所谓的“先进”东西,在国外早已是淘汰品;还有一些房企一味追求高新技术,照搬发达国家的既有东西,忽视因地制宜,刻意炫技,反而拉高成本。更有甚者,简单种点花草或是小区绿化面积略大,就敢称“绿色地产”。
绿色地产在标准完善、政策出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速度却显得跟不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国际先进的评价体系相比,无论从条目制定的科学性还是评价流程的合理性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内地通过LEEDTM绿色建筑认证考核的专业人员仅有710人,加上香港和台湾,也不过1377人,薄弱的人才力量和巨大的开发建设量不成正比。
综合看来,目前绿色地产存在产业支持和人力资源建设薄弱,普通百姓的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理念有待培育,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匮乏等诸多问题,亟须相关部门和单位以政策手段进行合理引导。绿色建筑的前景广阔,但发展绿色建筑并非易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在政策激励的同时,还应该加大约束强推机制,由政府来主导组织实施,从而快速推进绿色建筑工作。
绿色建筑引领市场潮流
全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邓宇表示,“绿色建筑的意义在于:第一,节约能源和资源。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推进建筑节能将是见效最快的节约能源与资源的方式。第二,绿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从建筑本体、建筑内部、建筑外部都更加讲究科学,强调自然化,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邓宇认为,绿色建筑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除了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外,市场反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关注住宅的科技含量及设计含量。“民众的节能和绿色意识提高会激发房地产公司在考虑定位的时候注重绿色建筑理念。地产商之间的竞争会更多地体现在品牌的竞争上,而绿色建筑、绿色地产业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竞争因素。另一方面,政策激励机制的推动,会进一步刺激绿色建筑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邓宇说。
绿色建筑将是未来几年房地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房地产业创新发展的引擎。尽管从成本上来说,绿色建筑会比普通建筑支出的成本要高,但是不能只看一时的得失。品牌是无价的,是有很大议价空间的,通过打造绿色建筑塑造品牌,形成好口碑,这种投入是值得的。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会演变为绿色建筑、低碳住宅、健康人居的竞争,更多的业主愿意花钱买健康、买舒适,这样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会产生经济价值。随着绿色建筑标识体系的普及和社会认知度的提升,绿色建筑的溢价将逐步体现,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也为绿色建筑的普及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更进一步提振了企业打造绿色建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