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制造基地布局完成 产能直指1000万套——美的武汉工业园2.28盛大奠基
2004年03月3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尽管下着倾盆大寸,但丝毫没有减少美的武汉工业园奠基仪式的喜庆氛围,2月28日,美的集团武汉工业园在一片雄壮的威风锣鼓声中正式奠基。美的空调的合作伙伴、全国近百家媒体共200余人出度了此次盛大的典礼,共同见证这一企业投资盛事。
短暂而喜庆的典礼结束后,方洪波、王金亮与武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作清在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上回答了近百家媒体的提问。(以下根据录音整理)
ABI:请问管委会李作清主任,美的为何会选择武汉作为其第三基地?
李作清:我想先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一点介绍,我们的开发区91年成立,93年获得国家级开发区资格。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多达1600多项,总投资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大家知道,海尔在我们开发区也有一个基地。
至于美的为什么为选中武汉作为新基地,我想主要应该有三点。第一是它的交通及流通辐射优势;第二是人才优势,武汉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居全国第二位;第三是它的比较优势,这是一个综合能力。湖北省、武汉市及开发区管委会对美的能来武汉投资十分重视,我们也在我们许可的范围内给了很多优惠条件,您也看到今天湖北省领导、武汉市领导几乎全部出席了本次庆典,我可以告诉你,这大概是这么多年来省市领导出席企业活动的最强阵容。
ABI:请问王总,随着第三基地的奠基,美的空调实施战略目标在产能上已没有问题,介作为国内市场销售老总,您如何保证完成您今年400万套的内销任务呢?
王金亮:2004年是空调行业“洗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美的谋划市场新格局的大好机会。美的将以最新的全健康空调冲击中国空调市场的顶峰,成就中国空调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去年12月,美的全健康空调系列产品刚上市,即成为了市场的焦点,在2004年,美的空调600万台的总销量中,预计将会有70%来源于全健康空调系列。
在策略上,我想借助武汉工业园奠基的东风,在全国范围启动“美的全健康中国年”市场攻略,开始“跑马圈地”行动,全面抢夺二三线品牌的市场。首先启动的是“同贺美的新基地,惊喜三月三重礼”全国范围的消费大酬宾行动。其次,在3月份,为全国的消费者推出健康服务大行动。美的空调继去年10月配合中国家电研究院主持《健康空调国家标准》的推出,发布美的的《全健康空调标准》之后,又将率先推出《空调健康服务新标准》,以最新的理念和行动去服务消费者。然后,推出新一轮渠道政策,增强渠道推力,加速美的全健康空调的出货速度,堵截二三线品牌的出货渠道等等。接下来,更多的市场行动还在酝酿中。总之,美的空财2004年将是强势出击,我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ABI:请问方总,关于美的空调与东芝开利合作的新闻已盛传已久,但一直没有结论,是不是在股权问题上大家分歧很大?
方洪波:关于与东芝开利的国际合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大家也清楚,东芝是世界500强之一,开利在美国也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企业,而美的则是中国的一个代表企业。三个企业合作,三个国家,三种不同文化背景;又牵涉到资本层面的合作,是非常系统、非常复杂的问题,正常的过程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因为这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合作,而是资本层面的合作,所以进程比较漫长是很正常的,沟通的成本也是很高昂的。我们说近期会有一个结论,不是说到了“结账”的时候,而是基于我们的谈判时间表的日程安排,到了今年年中,大概六、七月份的时候,按照正常的进程,会有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ABI:我有三个问题想请问方总。首先是反倾销的问题,我们知道彩电业在这方面碰到了较大的麻烦,空调的状况如何。第二是关于健康问题,健康概念炒作也有几年了,老百姓也越业越看不明白,而且我知道美的还是我们国家健康空调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我想问方总,健康空谳到底健不健康。最后想问方总的是三个基有没有功能上的划分或产品上的划分,比如高档机在哪里做,中低档机或其它机型在另一个基地做,我们知道有些品牌是这样做的。
方洪波:首先是关于反倾销的问题,这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共同问题,中国家电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着“三板”的问题。“三板”是什么“板”呢?首先是“地板”,然后是“天花板”。“地板”是指流通企业快速发达,对家电厂商造成的制肘,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天花板”是指国外家电企业,特别是日韩企业对中国企业技术的壁垒;还有“一板”就是国外市场的反倾销问题,这对于中国企业的“三板”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虽然目前空调业还没有遇到像彩电那样明显的状况,但也是我们目前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面对“三板”,我们目前主要的应对措施有两条:第一点是积极应诉,我们在阿根廷最近就正在打一个官司,我可以告诉大家,打官司的成本很高,一单官司大概需要几十万美金;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一些运作,在国外建立装配基地,如我们在泰国的芭提亚的保税区就建立了一个装配工厂,我们的产品统一运到泰国工厂,装配之后,产地打上泰国的标签,再销往南美。相信今后遇害到的反倾销部题会越来越多,我们会继续探讨解决方法。
第二问题是健康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内当前不健康的经营竞争环境造成的。对健康空调的理解,中国大部分厂商都不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是站在厂家自身利益的角度进行理解,如果符合自已的利益,他就支持健康空调;如果与其利益相违背,就反对这一概念。真正去衡量和理解健康空调这个概念,最根本的出发点一定是基于用户的利益,虽然我们不能说我们美的做得就很好,但我们确实就是这样做的。
我们提出的“全健康”概念,是通过多年来对健康、对空气舒适度的研究,经过几年的积累,从前几年的静音到换气再到各种辅助功能等等一第列的发展积累后才提出来的。我们的“全健康”概念,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和功能的前提上的。我们也研究过日本的空调健康技术,他们的机器我们也买回来进行了分析,日本在健康技术、空气调节技术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应该承认与日本的健康空调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正在努力去缩减这种差距,不断地积累技术,继续地进行突破、提高。应该说我们的全健康概念是附加了很多的具有健康功能的关键零部件的,在核心技术及其他主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至于芜湖、武汉基地与顺德基地的分别主要不是产品中高端的区别,而是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分别。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无论中高端产品,我们都会在芜湖和武汉基地生产。而05年,顺德基地将不再生产销往国内市场的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的产品要销往102个国家,每个国家对空调的制式、电源、产品性能要求都不同。如北美对噪音没有什么要求,欧洲对能效标准的要求很高,节能要求很高。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接到的最小的一个订单是每款空调各一台,所以说这是一个很个性化的市场。象国内种种几千、几万套的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状况是不能够适应海外市场这种人性化、零散化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将顺德基地建立一个非常人性化、柔性化的生产基地。
ABI:我们知道美的空调前几年市场策略是“适度规模下的利润最大化”,而现在是“整体成本领先前提下的规模最大化”,策略作了很大调整,但量和利的均衡还需要吗?另外您如何实施您的规模最大化策略?
方洪波:利润和规模的问题,其实是企业最难把握的一个问题。企业如何追求规模、追求利润,使企业经营获得最大价值,通过科学的运作,再结合技术的突破,是很难去把握的,我们相信,会有中国家电企业在家用领域做到世界前三强,当然不一定是美的,但我们会进行努力,这是我们发展策略的前提。我们的产能就是在这个战略基础上进行布局的。
至于怎么卖,就要针对不同的市场状况了。国内市场,我们必须抓住品牌整合的趋势,去扩大规模,去发展;至于海外市场,现阶段我们不是一味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当然我们在欧洲和东南亚也在推广我们的自有品牌,而是将发展自有品牌与代工生产,也就是OEM相结合的策略,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至于怎么卖,就要针对不同的市场状况了。国内市场,我们必须抓住品牌整合的趋势,去扩大规模,去发展;至于海外市场,现阶段我们不是一味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当然我们在欧洲和东南亚也在推广我们的自有品牌,而是将发展自有品牌与代工生产,也就是OEM相结合的策略,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关于利润与规模如何平衡的问题,企业需要一定的利润,如果没有钱赚,企业就没有长期投资的能力,设备、技术、人才都需要投资,没有投资能力,企业的最终结果就是无法生存。只要我们的规模达到1000万台,甚至只要今年能达到600万台,随着我们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提升,我相信绝不会没有利润的。
ABI:今年是空调洗牌年,空调价格下降幅度很快,三大品牌价格竞争也很激烈,另外一方面,在材料在涨价,您如何判断未来的价格走势?
方洪波:价格问题,实际上是市场主导的问题,我们无法左右市场的发展。今天美的空调的价格与去年的7月31日相比已经下降了20%,我估计整个行业降价的幅度也在20%左右。那么,旺季的时候价格会不会再降,这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只要市场上任何品牌的价格策略已经威胁到美的的市场份额,我们肯定会跟进。
——摘自《制冷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