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2002年03月0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副司长王庆云在此间召开的“2002能源与环境北京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经过上个世纪50年的持续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能源供应已经从多年的严重短缺,转到总量基本平衡,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能源产量迅速增加,供应有保证。2000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量达到10.9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9.98亿吨、原油1.63亿吨、天然气277亿立方米、发电量达13500亿千瓦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同时,能源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能源供应质量有所提高。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76.2%降为2000年的66%;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23.8%上升到2000年34%。洁净能源的迅速发展,优质能源比重的提高,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
能源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石油工业已形成从勘探开发、地面工程建设到装备制造的完整体系;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能源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国煤炭价格已基本放开,煤炭生产、运输和销售全面进入市场。为打破行业垄断,推动有序竞争,石油天然气工业和石油化工业通过重组,实行了勘探开发、加工利用、内外贸一体化。原油、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电力工业已确立"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目标。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我国能源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能源工业将适应WTO的各项要求,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九五"期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30%,节约和少用能源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00万吨、二氧化碳1.8亿吨、粉尘600万吨、灰渣1亿吨。节能工作的成效,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