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出口:盛景背后的隐忧
2004年06月2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日前,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04年1-4月份,国内空调企业累计出口空调1172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在经历了去年空调出口的大爆发后,今年空调出口势头继续强力上扬。然而,在我们为之击节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背后的隐忧——R407c等新制冷剂的稀缺以及压缩机产能扩张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空调出口的增长速度。
空调出口渐成“开元盛世”
在空调业利润连年持续走低的大环境下,各空调企业自去年开始便将目光纷纷投向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在上一个冷冻年度结束后的总结分析中,有明显的共识,即很多空调企业去年的利润来源更多地依赖于出口,2004年空调的出口将继续成为空调企业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进入2004年,空调企业的出口势头果然迅猛,然而程度却大大超乎人们预料。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评价说:“在空调出口量基数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今年前4个月的增幅仍然在40%以上,实在令人惊讶。”美的集团空调采购部部长王建国对记者说:“因为出口订单的关系,中国空调的出口量到5月就会开始大幅下降,但我们已经实现了比去年同期近乎翻番的出口业绩,这令人非常满意。”业内人士分析,尽管空调企业今年受到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但出口量的增长以及出口产品的利润优势已经可以确保一些企业的年整体利润,尤其是规模庞大的企业。
记者从海尔有关方面获悉,海尔集团自有品牌产品今年4月单月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海尔空调有关人士肯定地说:“其中,空调出口所占比例一定在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海尔空调在中东市场的突出表现。仅在沙特阿拉伯,海尔的空调出口增幅就有500%!”与海尔的消息异曲同工,科龙集团整合传播部陈红克介绍说,相比去年同期,科龙的空调与冰箱出口业务同比增长260%以上,其中空调占有很大部分。在科龙的出口机型中自有品牌占到三成,分体挂机占到60%之多。而目前非洲市场是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市场,市场竞争不够激烈,各个空调厂家利润都比较厚,经过几年来的家电展,非洲来的客商增多,订单也逐年攀升,但是大多订单较小较散,由于今年主要出口区域大增加,对非洲的出口供不应求。
志高与TCL空调的出口状况也类似,志高空调传播部部长黄通华介绍说,今年志高空调计划出口100万台,截至5月中旬已经实现80万台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TCL空调技术研发部郜为民则向记者透露,TCL今年空调出口非常出色,照前几个月的情况看,实现100万台的出口量不成问题,甚至有可能达到150万台。
大金工厂爆炸凸现国内“制冷剂”供应缺口
1992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在58个国家生效后,1996年,传统的CFC制冷剂在生效国家被强制停止使用。而包括现在被广泛应用的R22制冷剂在内的HCFC制冷剂的替代日程也定下了明确的时间表,2030年将完全停止生产。欧盟各国为了加快环保制冷剂的替代进程,提高了制冷产品的进口门槛,于2004年1月已经强行禁止了曾在欧洲大陆广泛应用的R22制冷剂。由此,具有不破坏臭氧层,、不会促进温室效应、安全性高、商品化可行性高、再利用率高等特点的新制冷剂——R407c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混合工质替代品。其中,由于“热物性”与R22相当接近,所以R407c被更广泛地应用在新工质的空调产品中。换句话说,在使用R22制冷剂的空调被禁止进口西欧国家之后,使用R407c制冷剂的空调就成为继续拓展欧洲市场的首选替代品。
出于杜邦、大金等R407c的制造企业在全球的垄断优势以及国内制冷制造企业研发速度缓慢等诸多原因,国内的制冷剂制造企业在R407c销售开发上的弱势地位非常明显。国内空调企业为了能够保证空调出口量,绝大多数选择了直接采用进口新制冷剂(R407c和R410a)的策略。然而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工质空调的质量和数量的同时,也潜藏着成本过高、一旦断货没有替补的巨大弱点。
按照通常的做法,企业本年空调出口订单是在上一年的下半年陆续签订,而采购制冷剂的多少则取决于订单的大小。应该说,国内众空调企业对于今年使用R407c制冷剂的空调出口量大增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然而发生在今年一月中旬的日本大金鹿岛工厂的爆炸则令他们惨遭“当头一棒”。王建国介绍说,由于生产R407c制冷剂的关键元素R125在全球有近50%的产量来自于日本大金鹿岛工厂,大金工厂的爆炸直接导致了今年2~4月R407c制冷剂的严重稀缺,而这三个月恰恰是空调企业出口最关键的时段。由于国内有能力生产R407c的企业实在是非常少,很多企业只能临时抱佛脚,去进口当时价格已经大幅上扬的其他R407c产品。
但王建国强调:“R407c的紧缺对美的这样的大公司几乎没有影响,在国内仅有四五家有能力生产R407c的企业中,我们早就找到了合适的供货商。他们的产品质量可能比大金、杜邦的要差一些,但还是符合产品标准的,而且,他们的产品价格要比进口的便宜很多。”格力空调新闻发言人黄芳华则说:“这样的情况对我们这种大品牌或许是有好处的,在上游资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大品牌的优势显而易见。R407c的紧缺对我们影响确实不大,但对靠出口维持生计的小企业来说,打击应该是致命的。这客观地加速了行业洗牌进程。”
据了解,目前国内R407c的年生产能力大概在600吨左右,与全国空调出口的匹配需求相比落差巨大,新制冷剂的供应缺口在短时间内很难弥补,这个弱点在大金工厂爆炸事件的影响下暴露无遗。一直喊着“降本增效”的空调企业不可能任由成本较高的进口制冷剂摆布,如何扩大国内新制冷剂的制造能力将成为今后空调业出口发展进程的关键。
空调压缩机出口面临“扩能”考验
虽然出口形式喜人,然而,这个喜人的成绩却不能令国内众空调企业满意,不少空调企业都在抱怨:匹配新制冷剂的空调压缩机产能不够。
对此,空调压缩机企业人士似乎感到很委屈。广东美芝空调压缩机事业部主管戴加满解释说:“空调压缩机的生产线建设周期比较长,从实施计划到“量产”一般要10~12个月,本身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就没有空调企业快。更何况,今年是全部使用匹配新制冷的空调压缩机产能不够是非常正常的事。今年有几家国内著名压缩机企业在匹配新制冷剂的压缩机方面增加100万~200万台的产能,但对于市场庞大的需求来说简直就是汗牛充栋。”
西安庆安空调压缩机公司企划部部长阚安福介绍说:“今年出口欧洲的压缩机由于全部采用R407c匹配的压缩机,所以非常便于我们统计,我们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但是由于法国一家主要供应冷冻机油的厂家忽然停产,导致了我们的扩能受限。而且,对于刚刚禁止R22进口的欧洲政策,压缩机市场的反应也肯定没有那么快。抱怨我们产能不够未免有些偏激。”
戴加满说,空调压缩机市场出口方面的供需失衡由来已久。2002年的时候空压行业对于空调的出口是供应充足的,但到2003年风云突变,整个压缩机行业供应完全跟不上节奏,这和空调整机企业疯狂扩大产能是有很大关系的。去年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的压力很大,但经过去年一年的磨合,空调制造企业对于空调压缩机的供应状况已经有所准备,所以感觉和去年不一样了。他强调说:“但在今年又出现了匹配新制冷剂的压缩机供应紧张的新情况,这样连年的变化,对于我们建设周期很长的空调压缩机企业来说,是有很大考验的。目前,我们仍在不断拒绝国外新的需求,优先供应国内制造商是我们的原则,毕竟,将来空调的出口制造基地是中国。”
有意思的是,日本大金工厂的爆炸影响同样延伸到了空调压缩机行业。在产能扩张本已力不从心的情况下,日本大金工厂的爆炸又导致了压缩机中匹配R407c的冷冻机油(POE)严重缺失。而国内少数生产POE没的企业产品质量又难以令人满意,所以,至少在今年,空调压缩机的供给将对空调出口产生影响。王建国预计,到2006年,目前的状况能够有所缓解。
可以说,中国空调业要将出口业务的“开元盛世”平稳过渡到“贞观之制”的关键,在于怎样突破已经显露的发展瓶颈——无法逃避,只有尽快解决。
作者:于昊
信息来源:电器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