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完备采暖设施 皖北农村如何温暖度严冬

2011年01月1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冬天,皖北的寒风比省内其他区域更加猛烈、刺骨,传统取暖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如何改善皖北农村冬季取暖条件,让农民朋友以省钱、环保、管用的方式取暖,成为需要着手研究的民生新课题。

“每到冬天,城市供暖都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农村取暖一直是个‘盲区’。皖北的严冬更加难熬,农民取暖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日前,宿州市农业部门一位人士说。

从气象部门获悉,皖北是全省最冷区域,以1951年以来极端最低气温为例,宿州市和亳州市均为-24℃,阜阳市为-24.4℃。2009年,亳州市涡阳县出现全省最低气温-11.7℃。截至今年1月7日,阜阳市的最低气温已达-9.9℃。

那么,皖北农村群众是如何取暖的?记者日前来到宿州市夹沟镇64岁村民史厚科家。这位单身汉和老母亲过去住着两间茅草房,冬天常冻得睡不着觉。他平时拾些柴草烤火取暖,不幸的是,2009年冬草房子给烧着了,母亲伤重去世。最近,在政府的救济下,老史搬进了约20平方米的砖瓦房,但严冬仍是难过的“坎”。记者看到,他家门前杂乱堆放着捡来的豆草,屋内到处是漆黑的烧火痕迹和残余的灰烬。“像这样的困难户,全镇大约近千户。他们的取暖原料就是拾来的秸秆、树枝,有的放在铁盆子或泥罐子里烧,有的就直接放在地上烧,不仅很不卫生,且极易酿成火灾。”夹沟镇一位宣传员说。在泗县长沟镇,一些农民把刨出的树根晒干,劈成小块,点着取暖,但收集取暖材料费时费力,并且致暖效果十分有限。皖北一些地方,农民采用以木炭为原料的木火桶取暖,不过,木火桶热源只集中在脚上,通常只有老年人用。

更多农民采用烧蜂窝煤取暖。“我们这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都用煤炉取暖。”宿州市符离镇一位农民指着家中一个煤炉说,它一天烧三四块蜂窝煤,上面放一个水壶,既起到保暖作用,又可保证开水供应,但要想御寒须围炉而坐。农民们表示,煤炉最大的缺点是烟味大,呛人,煤气中毒的事时有发生。近年来,蜂窝煤价格一路上涨,买一块煤球要花0.72元钱左右,也让农民用起来心疼。

“传统取暖方式除效果差以外,还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弊端,像烧秸秆、树枝、木块等取暖方式,更是与新农村整体环境格格不入。”宿州市农业部门有关人士说。

据气象资料显示,在一些年份,亳州市、阜阳市与北京市的零下气温日数十分接近,然而,北京郊区农村取暖方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却远非皖北可比。

北京郊区农村过去使用传统老炕取暖,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经过改良的“吊炕”。它在老炕的基础上,将炕底架空,使炕体由一面散热变成上下两面散热,改变了炕头热、炕尾凉,炕梢热、炕底凉和阴雨天不好烧的弊端,加热一次,炕温可保持24小时。测试结果表明,烧同样的柴,“吊炕”温度比旧式炕高4℃到6℃,节约能量40%。目前,北京市昌平、密云、怀柔等区县农村已完成“吊炕”搭建数万铺,各级政府补贴之后,绝大多数农民搭“吊炕”没花钱。在此基础上,北京市顺义区农村结合实际对“吊炕”进一步改良,将暖气水胆安装在炕体内,利用各房间内的暖气片,通过水循环把“吊炕”与暖气、厨房、浴室以及生活用水协调起来共同取暖,让热能得到最大利用,并提高室温2℃至4℃。

在北京市延庆县,许多农民给房子装上了“保温墙”,就是在房屋外墙粘贴上五六厘米厚、保温效果好的新型环保材料——挤塑保温板,冬季储热,可使室温提高3℃至6℃,能节省燃煤40%左右。为推广“保温墙”,当地对农户补贴75%的费用。

2010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部分乡镇进行整村太阳能取暖试点工程,为村民安装“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这种新型节能供热方式以太阳能为系统集热热源,辅以常规能源系统,不仅能向房屋提供冬季采暖,同时提供房屋全年其他生活用热,可节能50%左右。

“皖北农村取暖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是亟须探讨的课题。”宿州市农业部门有关人士说。

时下,在皖北乡村,一些传统取暖方法悄然“改良”。在宿州市顺河乡几位农民家,记者看到煤炉被套上封闭的铁皮,卷成铁桶状,并通过墙上的洞口伸到室外。“这样一改,铁皮相当于暖气片,效果更好,而煤炉气体被引到室外,安全性更高。”一位农民说。然而,改良煤炉无法解决污染问题,制热效果也有限。

“家电下乡活动开展以来,部分家电进入农村群众家中,但家电取暖离大多数皖北农民还太遥远。”皖北政府部门有关人士说,“例如空调,大多数农村家庭用不起,另外,农村要么经常停电,要么电压太低,空调进了家也是‘摆设’。”

“农村取暖要做到省钱、管用、环保,最可行的方式就是使用绿色新能源。”宿州市农业部门有关人士说,目前皖北使用沼气取暖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并且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砀山县程庄镇部分村民家门前有一方沼气池,通过管道连着厨房,炒菜做饭十分方便。“不用柴火不用电,一年可省八百块,沼渣做肥可种菜。”一位农民高兴地说。

“不过,沼气用于取暖还面临诸多‘瓶颈’,首先就是沼气量不足的问题。”宿州市农委有关人士说,2010年该市共建成10160个沼气池,但由于补贴资金有限,每个农户的沼气池容积不过8立方米,加上沼气池发酵率低,冬天只够烧三顿饭,根本没有多余的沼气取暖。

目前,宿州市夏刘寨村正计划与大型养殖场合作,借助丰富的畜禽粪便资源,筹建大型沼气池,并仿照城市管道液化气输送方式,铺设沼气管道进村入户,使沼气源源不断通往农户家。农户只要配备沼气取暖炉,即可享受集中供暖的效果。在淮北一些地方,传统的秸秆烤火“升级”为一种新型取暖方式。该市段园镇推广的一种新型户用秸秆气化炉,为秸秆综合利用和农民取暖提供了新途径,它的能量转换效率比直接燃烧秸秆提高3倍以上,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今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取暖问题和住宅保暖性设计应列入整体规划,并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民生事项来抓。”日前,宿州市政府部门一位人士由衷地说,“在农村取暖政策上多关怀,在取暖方式上多支招,在取暖设施上多投入,这也是城乡统筹的应有之义。”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