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空调市场增长回落 困境之中显本色
出口受阻需求减少陡增压力
拥有出口业务的企业都会感觉到,2012年的出口业务明显不如以前好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订单减少,例如有的企业减少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二是贸易摩擦增多,反倾销、提高税率的情况层出不穷;三是主流市场出现衰退,特别是欧洲市场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之深,同时在标准和服务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廖羽认为,从全球整个制冷空调行业来看,海外市场还是要好于国内市场。据奥维咨询(AVC)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商用空调市场同比下滑11.3%,家用空调下滑15.2%,双双陷入负增长。而海外市场虽然没有达到业内的预期,但仍然处于增长态势,只不过增长幅度小于预期而已。
海外市场出现增长下滑并非意料之外,因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自去年就已经开始,至今不但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况且欧洲又是全球经济的重心之一,中国多数制冷空调企业的OEM订单都来自欧洲。欧洲经济衰退造成的需求减弱,必然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造成实质性影响。
“从国内制冷空调企业的表现来看,美的、格力在海外市场略有下滑,TCL、奥克斯增长势头较猛,格兰仕、志高等也都有所增长。今年志高的海外销售明显好于国内。”廖羽针对具体企业的出口状况进行了分析。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是由于各个企业不同的发展战略造成的。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规模越大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越大,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由于原本基数就小,可以通过营销手段来弥补欧债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
“国内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多感觉比较沉闷、压抑,浑身有劲儿不知朝哪儿使,有资本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于是许多长期立足国内发展的企业家开始考虑到国外市场闯一闯。但由于对国外市场不了解,致使一些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廖羽谈及的这些现象很具代表性与典型性。
海外市场不同地区差异明显
对于海外市场存在的不平衡,廖羽的观点非常明确,“中东、北非、拉美的销售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地区;欧洲市场,尤其是西欧市场处于持续下滑通道,这与其经济持续低迷有直接关系。”
对于海外市场环境的不景气,廖羽认为,“欧洲市场这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经济出现了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欧洲经济在短期内很难走出泥潭,因此市场的增长将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中东、非洲和拉美这几年一直保持较大的需求增长态势,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市场。巴西这几年空调需求增长特别旺盛。由于2014年的世界杯和2016年的奥运会将在巴西举行,其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资带动了家电、建材等产品的需求。
”其实,中东、西亚原本也是极具需求潜力的区域,但是由于伊朗受制裁、叙利亚爆发内战,地缘政治的动乱给这一区域蒙上了阴影,正常需求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拉美市场虽然需求旺盛,但也有不可忽视的隐忧。从去年开始,拉美各国的反倾销措施层出不穷,比如阿根廷一直对我国的家电征收反倾销税,巴西从去年7月开始,空调的进口关税从17%提高到35%,使我国的家电出口变得非常困难。”不过廖羽认为中国很多企业的应对还是比较得法的,“比如一些企业在拉美国家的市场销售,主要通过在当地合资建厂的方式来避开关税和贸易壁垒。”
积极应对四大策略破解难题 海外市场形势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应对的办法。廖羽以长期从事制冷空调海外业务的专业眼光,概括了四大应对策略:
第一,“选择合适的经销商,进行精心培育和引导,尤其对于一些战略合作伙伴,要进行深度合作,利益共享,才能与经销商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格力在国内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值得借鉴”。
第二,“条件成熟的时候在国外建立自己的桥头堡,既是立足点,又是品牌宣传的阵地,也是争取投资所在国优惠政策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售后服务也大有好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本土化战略”。
第三,“一定要过度到自主品牌出口。从最初想进入国外市场到最终希望精耕细作,必须考虑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转变,最终实现其自有品牌为主,当今所有优秀的企业均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坚持自有品牌为主,可以减少对经销商的依赖,但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第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西欧市场不要花太大的精力,那样会得不偿失。整个欧盟,德国的经济相对较好,但毕竟独木难支;二是重点研究中东、非洲和拉美的市场,需求相对稳定,而且后劲十足;三是以商用产品为主的厂家,由于涉及工程项目,所以除了做好工程投标外,售后服务是重中之重;四是要充分了解各国的消费情况,对症下药。如太阳能热水器在国内炒的火热,但在国外这几年的促销中,效果并不明显;五是解决好产品的能效和认证问题,国外这几年特别关注此问题”。
适销对路竞争胜负在于产品 很多人说到核心竞争力,都把焦点放在管理、渠道、市场上,往往忽视了产品。廖羽先生认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目前,由于国内供应商众多,导致同类型的产品日趋同质化,所以突出产品独特的卖点很重要。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就是这个道理。”必须要有差异化优势,才能够激发起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产品和渠道同等重要,只有好的产品,而没有渠道作支撑,产品就无法实现批量化销售,也就无法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把产品转化为企业利润;有良好的渠道网络作为支撑,但是产品不给力,比如经常断货或是种类单一,又或是经常出现质量问题,渠道经销商就会趋向选择产品线丰富、质量比较稳定、交货及时、售后服务周到的产品供应商合作。”这是廖羽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切身体会,也希望能够对国内的家电企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