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器: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热水器里面,太阳能热水器算是最戏剧化的一个产品了。从一诞生开始,太阳能热水器就有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两大强敌如影相随。然而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冲破阻碍,逆流而上,一度迅猛发展,前几年,甚至使得热水器市场出现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但近年来,随着更为节能环保的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的出现,以及传统电热水器智能化和燃气热水器的高能效化快速发展,让产品技术和功能上一直不思进取的太阳能热水器在产品市场逐渐失去竞争力,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一路下滑,从波峰跌入谷底,中国空调制冷网获悉,2014年,太阳能热水器企业数量从3000多家骤减至几百家。 在我们为之叹息的同时,这期间的原因也值得探讨与深思。
仔细梳理、分析过去几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由盛而衰”的案例,只能说: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这其中虽然有产品自身的因素,也有产业政策、发展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立身苦不早”,太阳能热水器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规划,导致了其现在的衰落。这一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技术问题,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技术要求低,导致门槛低,企业蜂拥而至抢市场,却没有维护市场,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丢失了大量的消费者。由于市场不规范,一些超低价、假冒伪劣产品也伤了不少消费者的心。 同时由于部分企业目光短浅,产品技术缺乏创新持续支撑,所以一直没有进城扩大市场,自然很快就迎来了“行业天花板”。
另一方面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缺乏大企业群的强势驱动和维护,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恶性竞争”手段,甚至不乏一些不正当竞争。比如说,皇明太阳能创始人黄鸣通过广州广告公司揭黑,表面上是勇士实际则是“无能和低能”。因为,作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黄鸣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掀起行业的市场化洗牌,而不是通过公关炒作让整个行业一起在“越揭越黑“中完蛋。
始于2008年的家电下乡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原本就在农村地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潜能,热水器市场销量一路攀升。然而这一政策却也大大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市场,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逐步退出,市场销量下滑也在所难免。而在城镇地区,一些新建小区不允许安装热水器,这让太阳能热水器企业难以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自身的“不争气”行为,也让消费者对这一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坏印象”。大部分企业倒闭,使许多太阳能热水器出现问题,找不到人维修,成为售后服务“孤“,更让太阳能热水器的形象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一落千丈。
当前,农村市场已经被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基本上“折腾了三五遍”,该买的家庭都买了,没钱没条件的家庭再便宜也卖不掉。建筑热能通风空调获悉,不少省市超过50%的用户无法找到售后人员。而在农村市场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比例甚至高达八成。在消费体验至上的当下,这种情况让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衰败,原因更多的还是出在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自己身上,正是所谓的“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曾经被认为是和空气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四足鼎立格局的太阳能热水器,在自身缺乏长远规划和技术更新的前提下,在其它三大热水器的市场挤压之下,终于力所不逮,在空气能热水器的强势崛起中,太阳能热水器,一个辉煌的时代慢慢走入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