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空调业日子怎么过?
2003年01月17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空调业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2003年将是空调业的激战之年,空调业的日子将更难过,这恐怕已成业内共识。
价格打“伏笔”
2000年空调的均价是4200元/台,2001年的均价是3200元/台,而2002年的空调均价只有2500元/台了。空调价格好像坐上了“滑梯”,2003年的价格恐怕要走到底了。
美的空调总经理方洪波一语中的:“2003年空调竞争将更残酷。价格将继续成为主导,行业格局的变化趋势逐步加强。2003年将是综合实力的比拼。”
科龙集团的副总裁严友松则说:“2003年,空调一线品牌与二、三线品牌的价格落差不会太大,这从海尔在旺季未降价的这一趋势可以看出。所以,2003年空调业内的竞争,可能会体现在销售网络、服务和技术。”
大山冷气集团的梁巍文认为,2003年的空调价格会有一定跌幅,在新的冷冻年度,估计1匹机的降价幅度会达到300元~500元。“市场还会有一个集中过程,三大巨头会紧守地盘。这样,三线品牌难赚钱,二线品牌会更困难。”梁还说,洋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订单被中国企业抢去不少,因而它们在中国也要抢名次。尽管松下、LG去年的销量只是百万台,比起“三大头”(格力、美的、海尔)的200万台销量,可说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它们不会放弃这块大蛋糕,以势最后一搏。
酝酿“大决战”
2002年一线品牌因“老大自居”而错失良机,损失了市场份额,2003年,一线品牌的价格防线面临着极大挑战。
作为在一线品牌中一直保持高价强硬派风格的美的,面对市场份额大量缩水,也等不及海尔、格力,在2003年前夕就率先打出“低价牌”参与竞争,并表示后悔去年没有打价格战。
作为空调市场的前沿阵地——广东,2003年空调市场的“大决战”也必将在此拉开帷幕。春兰、小鸭、奥克斯等二、三线品牌已大举扩张广东市场。就在奥克斯空调广东“9·11计划”(号称要把广州市场价格拉下三成)宣布之后的第5天,新科也急不可待推出“珠峰行动”。实际上,它们的大肆炒作,并没有从目前趋冷的市场中捞到多少油水,真正目的是在为2003年的空调旺季备战。
空调一线品牌降价竞争对二、三线品牌形成了打压之势,新科、格兰仕、长虹当然不会善罢甘休。而合资品牌对降价大战也表露出跃跃欲试之态。
业内人士认为,2003年的中国空调业,最艰难的将是三、四线众多空调小品牌。一线品牌的价格战一旦打响,二线品牌价格将会被迫“跳水”,而本身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三、四线空调品牌将会生命垂危。
探营“迎战”策略
2002年,美的可以说是以极低的代价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市场的占有率。但2003年随着二线品牌的步步逼进,美的是调低价格、影响利润,还是不动价格、影响份额?这恐怕是摆在美的面前的两难选择。美的空调新闻发言人张煦认为,空调的价格已降到很低了,下降的空间并不大,真正看重的还是性价比与售后服务,同时,美的空调方洪波总经理提出了“化被动为主动”的策略,除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外,在价格上一定会更加灵活。
格力认准自己要走的路。在坚持自己战略的同时,大打服务牌,建立“快速反应部队”,虽然服务牌早已被各大厂家打了很多回,但事实证明格力在这个时候出牌是成功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江洪表示,格力始终不会首先挑起价格战,但他也不讳言:“2003年格力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合理调整价格。”
奥克斯恐怕是2002年中最得意的空调企业。奥克斯空调高举米卢大旗,靠价格杀手锏一路冲锋陷阵,拼出了一条血路。至于2003年,奥克斯湖南分公司总经理黎昕则称,价格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因为空调的技术品质都差不多,所以奥克斯会一如既往地打价格战。
为了迎接2003年空调业的决战,科龙将会运用价格与技术两条杆杠。科龙湖南分公司总经理李建峰告诉记者,2003年的竞争一线品牌普遍将介入价格战,通过比往年更惨烈的价格战对三、四线品牌实行“清剿”洗牌。科龙的对策不会变,一方面高举价格牌,一方面大打技术牌,继续推广高效能空调。
海尔2003年不再固守打价值战而不打“价格战”的理念。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终于使海尔明白,2003年如果对手继续下拉价格,海尔也不能坐视不理了。
看来,2003年空调企业的日子不是灰色的。
--摘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