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的"组装厂"担扰

2004年07月19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有一篇文章,讲述目前我国空调业的现状,指出因为空调业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众多中小厂商纷纷上马空调项目。他们进入市场的王牌自然是低价这个杀手锏,导致一、二线空调企业不得不也加入降价战团。数据显示,2000年空调的平均价格为4036元,到了2004年1季度,竟然降到了2162元!降价使空调迅速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不少厂家“偷工减料”,机体外壳厚度变薄;冷轧板代替镀锌板;全铜部件用两层铜夹一层铝来替代;甚至还出现了用杂牌、二手压缩机代替名牌压缩机的情况。这些“问题空调”的寿命仅有1-2年。在空调价格猛降的同时,钢材、压缩机等原材料价格却出现猛涨,厂商的成本极具增加,整个空调业陷入了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后果堪忧。 其实,这样的恶性竞争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空调业。以前曾如火如荼的彩电业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过程惊人地相似。现在的汽车业也有向这方面发展的趋势。车厂多,而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合资的,车型也是引进的,自我研发能力差,国外八辈子前就淘汰了的“老三样”还占据着大量的生产份额。尽管出了不少新车型,但由于价格暴利,使得众多消费者持币观望。近来虽然不少车型频频降价,但依然引不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假如汽车工业不能很好的解决自主创新与合理定价的问题,也很可能重蹈彩电、空调的覆辙。 面对这些如此相似的情况,人们不禁要问:国内的厂家怎么了?为何很多行业都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究其根本,这都源于国内厂家的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商家只看什么赚钱就立刻上马什么项目。没有技术,从国外引进。没有人才,从别的企业挖来。短期内的确能立竿见影,然而三两年“黄金时期”一过,就会陷入产品落后,研发能力低下,技术上只能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的窘境。此时,促销手段只有降价,因此进入恶性循环。也可以这么说,国内众多的企业其实不过是国外零件的“组装”厂而已。 尽管多年来我们也在喊要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要再受制于人,可是真正又有几个厂家能做到这一点?搞研发首先需要企业领导者更新观念,理解当今市场技术为王,技术致胜的特性,下大力气,动用大笔的资金,通过相当的一段时期创造出拥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拳头产品。然而,不少企业的决策者目光短浅,追求短期效益,甘做单纯的组装厂,宁可把数以亿计的钱投入到广告“标王”上去,也不愿踏踏实实搞研发,即使在短暂的“黄金时期”赚了钱也不注重技术的再投入。岂不知,只有在某一领域有了深厚的积累以及不断地改进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光靠广告“吹牛”攻势怎是长久之计? 看看国外企业的做法吧。荷兰飞利浦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电子消费产品制造商,他们有一句名言:靠一两种创新产品长期获得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该公司去年年底就曾宣布其拥有的专利已达10万项,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3000项。此外,像IBM、佳能、通用电气和德州仪器等著名企业也都是专利大户。这些公司依靠的是不断地技术创新,不断地推出新品,保持技术领导地位,因此才能引领市场的走向。 所以,在当今技术为先导的背景下,技术就决定了一切。当前国际竞争的新规则就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专利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会越来越严格。前欢喂诘腄VD专利费风波就给国内企业敲响了一次警钟。国内企业倘若仍然不注重研发、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只顾跟风上马“时髦”项目,不仅企业会因技术障碍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国外厂商更会追究侵犯人家知识产权、擅用专利的行为,到那时候,就是连“组装”厂,怕都干不成! 信息来源:互联网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