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热资源丰富 热泵行业方兴未艾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
虽然我国的地热勘查开发起步较晚,北京地热资源勘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根据据地热勘查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8532亿吨,可开采资源量相当于标准煤2560亿吨,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热储温度达到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的藏南、滇西、川西和台湾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等省市地热储层多、储量大、分布广,是我国最大的地热资源开发区。
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的几千眼地热井出口温度绝大部分低于90℃,平均温度约54.8℃,可直接进行开发利用,适合于发电、供热、供热水、洗浴、医疗、温室、干燥、养殖等。就全国范围看,高温地热田仅西藏羊八井、羊易地热田2处,其余是热储温度为25℃~150℃之间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地热开发利用却未成规模
虽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正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但与丰富的地热资源相比,地热利用尚未达到规模。目前我国每年开发的地热能不到年可利用量的千分之五,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替代燃煤的潜力巨大。仅以贵州为例,贵州地下热水资源量为年近1.7亿立方米,而对天然地下热水的利用每年不足0.1亿立方米,通过人工钻孔利用的更是每年只有0.02亿立方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未能形成规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可以把地热转化为我们可利用的能源的途径,或许可以说我们缺乏这样一种转化的工具。
转机:热泵的出现
但热泵的出现为目前的困境提供了转机。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人们所熟悉的“泵”是一种可以提高位能的机械设备,比如水泵主要是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而“热泵”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品位热能的装置。热泵可以让丰富的地热能能够为我们人类所用。
2013年1月,国家就提出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兆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但热泵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前期投资大、风险高。要实现上述目标意味着必须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幸运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2014年2月召开的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会上就重点强调:鼓励推广利用热泵系统,提高热泵系统在城市供暖和制冷中的普及率;建立健全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体系,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等。
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地热能的出现无疑又是人类发展的一大福音。但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转化途径或工具,充其量也只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花瓶而已。热泵的出现无疑破解了这一困局。有了国家的支持,相信热泵行业的兴盛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