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发展提升效益 农村市场有待开发
在2010年度到2011年上半年,中国冷链物流蓬勃地发展着。但是由于中国的冷链物流起步较晚,所以全国各地的冷链物流力量分配依然十分不平衡。在上海、深证和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冷链的覆盖与科技含量已经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而二、三线城市中的冷链力量却十分的薄弱,在发达城市市场中认为地造成了冷链市场的饱和,各大冷链厂商无法恣意伸展,而在末端城市却是偌大市场荒芜一片,无人问津。
令人颇为惋惜的是,这20%到30%的蔬果损失并非仅仅因为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产能不够所造成的,很多是由于大多数冷链公司的选择错误造成的。
在城市市场,80%以上的冷链企业都把矛头对准一、二线城市。认准了农村的易腐产品到城市这条路。然后就是大量的资金、人员和设备的无限堆砌。导致冷链物流覆盖率低的并不是我们的冷链物流产能不够,而是我们放弃了倍数于城市的农村市场。专家分析,导致冷链物流行业超级瓶颈的原因不是我们的资金不够,而是我们的每个企业都要在已经饱和的城市市场中分一杯羹。导致我们冷链成本过高的不是其他原因,正是花钱购买需要更少人员操作的高端技术,然后大量裁减现役员工,将还能使用的设备作废。
农村市场的另一番景象。作为农村到农村的运输线路,冷链物流几乎不涉及。在距离城市远处的那些地方,不要说冷库,甚至冷链运输车都鲜见。如此产生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农村之间易腐产品的日常交换,更影响到关系人生安全的药品等重要物资的运输。据中国冷链物流网了解,中国市场的特色为劳动力过剩并且相对廉价。虽然我们的高端技术不足,但使用二流技术和相应的操作人员也可以达到和高端技术相差无几的效果。对于市场是否饱和,农村仍然还有大片的空白未被开拓。
很多企业摒弃农村市场是因为想当然的认为农村收益微薄且机会稀少,更有甚者认为去农村就是等着亏本。他们殊不知自己浪费在引进国外技术的成本才是自己收益微薄的真正原因。其实在农村市场,并不需要什么顶尖的冷链物流科技,需要的只不过是冷链物流的覆盖。那些二线甚至三线的科技设备就可以满足冷链物流农村运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