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家电产业规模10年增长10倍

2011年03月0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十一五”期间,合肥市委、市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连续出台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家电产业的调整与振兴,营造了家电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据中国空调制冷网:记者获悉,这一时期,合肥家电产业既经历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的繁荣发展时期,也经历了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的巨大冲击。合肥家电产业发展之快、品牌集聚度之高、产业规模之大,国内罕见。五年间,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件大家电产量由1300万台(套)上升到4224.2万台(套),跃居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首。与2000年419万台(套)相比,产业规模10年间整整增长了10倍多。 合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国内家电品牌最为集中的地区,中国家电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拥有美菱、荣事达、海尔、美的、格力、三洋、长虹、华凌、欧力、尊贵等国内外众多知名家电企业和配套企业500余家,3个国际著名家电品牌(三洋、海尔、格力),8个国家级名牌产品(美菱、荣事达、三洋、海尔、格力、美的、长虹、华凌)。在家电整机产业长足发展的同时,家电配套产业快速崛起,美芝、万宝、宝兰格、科德隆、日上电器、港利、凌达、京东方、鑫昊、彩虹、乐凯等知名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宝钢、马钢在合肥建立薄板、彩板配送中心,为家电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合肥已经形成了从产品研发到核心重要的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物流、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制造中心。 合肥家电产业的三级跳 合肥家电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早期培育出美菱、荣事达两大国内外知名的本地品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合肥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大开放的理念,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利商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了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成长性好的企业相继选择合肥、投资合肥,逐步形成了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纵观合肥家电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以本土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线的大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从意大利梅罗尼公司连续引进了九条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即“阿里斯顿九兄弟”,其中就有合肥美菱。同时,荣事达引进日本三洋的生产线,1992年底下线了“荣事达”牌洗衣机。合肥家电美菱与荣事达两大知名品牌为代表的“双雄”由此诞生。 二是以重组入股收购为特征的资本运作发展阶段。1995年前后,美菱和荣事达经营规模都达了20亿的顶峰时期,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引进外资成为突破“瓶颈”重要尝试。1994年中日合资合肥三洋荣事达电器成立,1996年美泰克投资8000万美元,拥有荣事达49.5%的股份。1997年,海尔对黄山电视机厂进行零成本收购,百分之百控股,以此奠定了海尔电视机产业。 三是以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本地与外来企业共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合肥家电产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志存高远,通过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不断做大做优做强一批行业领先的优势企业,实现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次大发展是“十五”前后,随着美的、长虹、华凌等国内外大企业投资落户,行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到2005年,洗衣机、冰箱、彩电、空调四大家电产量比2000年成倍增长。第二次是2006年以来,合肥家电产业利用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吸引了美的、格力、欧力、尊贵、晶弘等企业入驻,本土品牌美菱、荣事达与国内大牌美的、长虹强强联合,增资控股、增资建园、增资扩能,并带动了冰箱、空调核心配套件知名企业入驻。小家电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也蓬勃发展,产值年均增长近35%。并形成了一批以名牌家电企业为龙头的大规模工业园区,如:合肥海尔工业园、长虹美菱产业园、美的荣事达工业园、格力工业园、荣事达三洋工业园、南岗工业园等等。2007年起,合肥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2009年合肥荣获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称号,2010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和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合肥召开。合肥在中国家电版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快速放大,名牌家电企业越来越多,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 合肥家电产业发展的优势 30多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合肥家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变好,快速发展,既折射了合肥家电业由原先单一制造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也见证了合肥家电业由原先的两家独大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拥有庞大的成员规模,云集国内外众多家电品牌,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合肥家电快速积聚发展的产业优势。 一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起点、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承接产业转移,提出打造千亿元家电产业的战略目标。围绕“工业立市”战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锻造了产业发展的支撑脊梁,创造了家电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市长吴存荣等省市领导亲力亲为,引进知名企业和高度关注重大项目速度,谋划家电产业发展,从项目引进入园落户到投产竣工,从第一台产品下线到形成规模效应,都倾注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量心血和关怀,以“格力速度”强势推进合肥家电快速发展。 二是区位优势。合肥市是安徽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合肥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华东腹地,临江近海,居中靠东,连南接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东南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的必经之地。合肥距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很近,交通发达,物流成本较低。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涵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市场圈覆盖人口4-5亿,这是我国最具消费能力的区域之一。 三是交通优势。合肥地处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的中心地带,是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发达,与长三角一体化通关,物流成本较低。312国道、206国道、405国道及沪蓉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合宁、合芜、合徐、合安、合阜、合叶、合黄等高速公路把合肥与周边城市紧紧连接起来,京广、京沪、京福、京九、宁西、沪汉蓉七大铁路干线连通合肥,形成了区域性铁路枢纽。合宁高铁、合武高铁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一个小时到南京,两个小时到武汉,三个小时到上海。设计年吞吐量800万人次的新桥国际机场即将建成运行。合肥新港大型集装箱码头也正在建设,水路经巢湖直达长江,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四是科技优势。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国家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59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200余所科研所,53所中等技术学校,两院院士3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每年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合肥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3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个,科研实力明显高于周边城市。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比例位居全国同类型城市前列。雄厚的科技实力,为合肥家电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五是产业优势。合肥地处中部,劳动力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30多年的家电产业发展,为合肥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队伍,从业人员达20万余人,形成家电产业特有的人才库,使合肥家电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主机厂家集聚、著名品牌集聚的格局,对于合肥家电产业的发展起到吸引资源、示范带动的功能。合肥家电凭借自身的家电基础和优势,成为国际家电制造和采购的最佳场所之一,成为家电产业竞争的高地。这种高水平的竞争环境对家电产业的整体提升非常重要,对合肥来说也是个非常好的优势。配套产业链日趋完善。美芝压缩机、广州万宝、宝兰格、凌达、京东方等多个核心配套企业入驻合肥,使合肥家电配套产业初具规模。荣事达三洋机电产业园年产能1000万台变频电机及控制器,是中国最大的变频电机及控制器生产基地;美的年产1000万台冰压机、宝兰格年产500万台冰压机、格力年产500万台空压机项目,使合肥形成了较强的家电产品关键部件配套能力。以合肥京东方TFT-LCD六代线为核心的合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集聚了鑫昊PDP、彩虹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乐凯光学膜、彩虹蓝光LED、海润光伏电池、彩虹光伏玻璃等一批大项目,一个全国重要的、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正在快速形成,提升了合肥家电产业的综合实力。 六是政策优势。“十一五”期间,合肥抢抓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政策叠加的机遇,强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将家电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首,大力扶持与推动家电产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不断为家电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新的活力。合肥已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投资热土。 “十二五”:又一个“黄金机遇期” “十二五”是合肥家电跨越赶超的又一个“黄金机遇期”。经过“十一五”的产业积聚,合肥家电产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构筑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合肥已经进入了一个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中国家电产业将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转移将会引导制造业从东部成本高的地区转移中西部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同时,中国家电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消费结构的快速变化和升级,进入一个产品更新换代的时期。据中国家电网预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市场将有5050万台的冰箱,6200万台的洗衣机和1亿2000万台的空调器,达到使用寿命,照此测算,冰箱的更新量将超过1000万台,洗衣机1250万台,空调器2300万台;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家庭家电普及率的提升,农村市场的冰箱需求量在1200-1400万台,洗衣机在1000-1200万台,空调器500万台。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美国、欧盟市场需求的相对稳定,俄罗斯、巴西、印度、拉美、中东市场需求的提高,出口市场也会非常有一个非常好的预期。诸多因素和机遇叠加,将极大地促进国内外市场的消费和增长,合肥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合肥将构筑以“大家电、大流通、大市场”为核心,走“以国内市场为主,全面涉足高中低端市场”的发展之路,加快建设西部、西南部、东部、东北部四个家电产业集中区,构建环城家电产业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承接家电产业转移,扶持自主品牌做大做强,加快完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延伸家电产业链,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低价格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向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高端转移,着力将合肥打造成全球家电制造中心。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借助每年一届的家博会,展示家电产业发展成就,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助力合肥家电不断壮大。二是构建四个中心。国家级家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家电信息(检测)中心、国家级家电回收中心、国家级家电产业物流仓储中心,增强合肥家电在全行业的龙头地位。三是发展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四大重点产品,培育一批有市场潜力的环保、清洁、节能型小家电产品,大力发展家电核心部件和关键零配件产业,完善若干家电产业园及配套产业园,实现家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到2015年,合肥家电产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冰箱、洗衣机、空调和彩电产量达1.2亿台套,家电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洗衣机电机、彩电液晶显示器等核心配套件配套率达85%以上。(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