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口水战缘何锁定变频
2003年07月09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才遭伪变频质疑又遇能效比挑战
每到空调销售旺季,各个厂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拼抢市场,而最近几年,变频空调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亮点。尽管今年的空调大战似乎因“非典”而变得扑朔迷离,但却有一个始终的方向,那就是向变频开战。
继真假变频之争后,又有厂家提出了能效比的概念,而最近的消息是,7月初,奥克斯将其2匹变频冷暖柜机,从原价3980元调至2980元,又引发了变频空调内部的价格战,继之而起的又是如此低的价格能否生产出“真正的”变频空调的口水战。
■伪变频曾广受质疑
其实,从变频空调刚刚面世不久,就受到过业内人士的质疑,质疑的要点并非变频技术本身,而是部分国内空调生产企业的炒作概念,用“伪变频”甚至是“准变频”欺骗消费者的做法。
“目前社会上关于‘变频省电30%’的宣传大多数是误导。如果一味打价格战,降低变频的材料与技术要求,就不可能生产出能效比达到国际标准5.0的真变频。”空调技术专家田建斌如是说。他还指出,目前我国空调企业达400多家,但真正有竞争力的只有20多家,其余的全是杂牌“螺丝刀”厂,甚至有的连起码的生产线、安装队伍与质量检测设备都没有。许多根本不具备回流与变频技术的厂家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纷纷进行“概念炒作”,因而导致目前国内市场上推广的变频空调大部分品牌都是在普通空调的整机中加装了一个成本为几十元的“变频器”,然后就在市场上进行大肆的炒作,鼓吹变频如何如何省电、环保。然而其空调压缩机却还是采用原来的普通交流压缩机,与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直流变频压缩机完全是两码事。这种产品从专业角度出发严格地说,实际上就是一种“假变频空调”。
空军工程大学宋浩指出,考查国内变频空调研制过程,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变频空调不等于普通空调加变频电源。变频空调本身是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变频电源外,还要求有适合于变频调速的压缩机电机。而且,变频空调的技术问题不仅仅是变频调速问题。例如,由于压缩机改变转速引起的流量问题。在变频条件下,普通空调所采用的毛细管节流元件已不适用,还存在一个相互匹配的问题。
■高效、变频再叫板
在空调业近年爆发的方向之争中,科龙“高效”和海信“变频”真可谓一对“冤家”,不时磕磕碰碰、短兵相接。众多的是是非非,皆因海信的“变频省电说”而起。
最早对“变频省电30%”说法不服气的,是一直坚持做“高效空调”的科龙。去年3月,科龙推出比国标节能65%、比美国DOE标准节能36%的高效空调,在国内倡导“空调要按效率卖”,并公然指出国内所谓“变频空调”根本就不省电。
随后,伊莱克斯、春兰、东洋等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伊莱克斯指出,“真正的变频空调不可能低价”;春兰则表示,“充斥市场的所谓‘变频’,充其量不过是假变频”;东洋做得更绝,继今年2月在广州当众砸烂其投资生产的“变颇空调”后,5月初又宣布淘汰“变频空调”,全力向“流变频”进军。
6月,早已憋足了劲的海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推出两款能效比为5.0的“变频空调”,打起了“高效”牌。用海信自己的话说,是要“给社会与消费者一个真实的说法”。
业内人士据此指出,遗憾的是海信两款真变频目前还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市场上根本看不到,难免有炒作的嫌疑。而与此同时,科龙却在6月中旬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款能效比为5.3的空调,摆出一副“高效擂台,舍我其谁”的架势。
业内人士分析,海信此番推出“能效比”为5.0的变频空调,一方面说明其在变频空调能效比水平上可能确有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说明前段时间大家对变频的指责,所言非虚———国外变频空调,能效比低于4.5即为不合格,而变频老大如海信,只在遭到质疑时才推出能效比为5.0的变频空调,而且还是一定意义上的“概念机”,那此前市场上还有真变频么?有熟悉内情者点评说,从竞争的角度来讲,科龙的空调对比实验为“损招”;海信推高效变频则为“昏招”———它某种意义上等于承认了以前的变频空调多为低效变频、假变频。
■变频空调是空调业发展的方向
具有十余年空调行业研究经验的清华大学教授李敬茂认为,从1983年研究出世界第一台变频空调器到今天已有20年历史,日本已拥有95%的市场容量,说明变频空调优良的性能和市场生命力。而且变频空调拥有舒适性、低温供暖能力、节能、噪声小的四大优点。李敬茂表示,依靠扩大产能,国产变频空调成本近年来下降很快。国内空调企业的变频技术也相当成熟,已不亚于日本技术,除交流变频空调之外,直流变频空调器在国内企业也已实现批量生产。
专家还进一步指出,我国空调市场总容量约有1800万套,变频空调将占30%左右,未来两年内变频空调将达到45%的市场份额。这预示着空调行业的变频时代已经到来。
■能效比5.0成为关键点
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不管是科龙,还是东洋,所针对的并不是变频空调本身,因为变频空调技术的相对先进已无可厚非,那些厂家针对的是目前国内某些不负责任的空调企业炒作概念,更进一步的是用一些能效比达不到5.0这一硬指标的伪变频或准变频蒙骗消费者的行为。
国家标准委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在空调能效方面规定的标准是2.5,市面上的空调都能达到这一指标。至于能效比为5.0,这是更高的国际标准。企业的生产标准要符合国家标准才能生产,但可以高于国家标准,国家对此也持肯定态度。但如果企业标称自己的产品采用某一类标准如更高级别的国际标准,就应在生产中完全符合这一标准对产品进行衡量,否则就有借高标准蒙骗消费者的嫌疑。
海信对于能效比却另有一番解释。海信空调销售总经理杨云铎表示,国内还没有出台针对变频空调的测试标准,参照日本同类产品的标准,我国变频空调能效比均达到标准,一些名牌甚至大大高于标准,节能50%以上。分析家指出,既然海信认为国内专门针对变频的能效比测试标准还没有出台,海信此番却推出能效比高达5.0以上的变频产品,据说就连测试的专家们都表示“难以置信”,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虚假炒作会葬送变频空调
专家指出,其实变频与高效之争早在去年就已开战,但每次剑拔弩张的论战都是集中于空调旺销季节,因此不排除厂家借机造势的嫌疑。至少,变频和高效目前尚未成为消费者购买空调的决定性因素,质量好、功能全、售后服务有保障,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家电产业过剩的炒作和浮夸风,可能对产业影响并不是太有利,不管是变频,还是能效,毕竟还只是其功能的一部分,或者是技术的指标之一。苏宁电器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所谓的空调孰优孰劣的争论,表面上是技术之争,其背后是利益的争夺,商家不赞成这种做法。至于不同的空调技术确实可能存在优劣差异,但应该能在市场上共存,而不应该“一棍子打死”,更不允许厂家在自家卖场做出贬损其他同行的行为。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