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优势突显 空调品牌回归规模竞争
2008冷冻年度国内销量出现10%左右的负增长,工业库存加渠道库存超出1500万台。面对这一切,几乎每个人都有点灰心丧气和不知所措。但热闹开场的2009冷冻年度依然不亦乐乎地迎接来了国庆黄金周旺季,人们似乎忘却了旧冷年遗留下来的阴影。专家指出,空调厂商不再单纯地吸引经销商的提前打款,高集中度下的空调业日益回归白电规模竞争的本质。白电本身就不同于彩电等产品,它最终比拼的是成本,空调也不例外,这也是成熟市场的表现。
大品牌优势突显
国家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冷冻年度空调品牌再次被淘汰掉18个,只剩下34个。其中:具备相当竞争力(销售量占有率高于1%)的品牌由25个减少到18个;2008冷冻年排行前3名的品牌占有率之和高达50.28%。
这一结果与各家电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报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就在人们为国内销量下滑的2008冷冻年度空调业扼腕叹息时,海尔、美的、格力却为业界交出了漂亮的赢利报表。美的电器净利润增长达到34%,青岛海尔净利润增长达到65%,格力电器净利润增长超过100%。
三者在分析利润构成时重点提到了多元化经营、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以及产业链贯通的重要意义。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风为此向记者表示,中国家电的大品牌已经形成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姜风重点提到了“大品牌”概念,这也蕴含着“规模”的意义。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副董事长李基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彩电行业是技术引导型的行业,而以空调为代表的白色家电行业则是成本引导型的行业。”规模对摊薄空调成本无疑有着十分直接的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处处长蔡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空调品牌之所以如此集中,是因为排行前列的品牌采取了扩大产能、提高新品投放频率和数量等手段,进一步放大了品牌优势。其中扩大产能的行为更加明显,根据中华商务网的统计,2008冷冻年度格力的产量达到了1700万台,美的产量达到了1500万台。
能效升级加剧规模竞争
可以看到,目前还活跃在市场上的空调品牌无一不在规模上有保证,同时他们也在极力扩大自己的规模。最为明显的例子是,2008年以来奥克斯频频开疆破土,先后在天津、四川等地建立工厂,最新透露的计划是,到2011年,奥克斯在国内将拥有6处大型工业园区,空调产能增加至1000万台以上。
海信与科龙的整合使其产销量有了增加,2008冷冻年的产量达到了300万台;志高则一度表示出口在行业内位列首位,这无疑也扩大了其规模产量。在国内销量较少的格兰仕空调,也是凭借庞大的出口来完成其由规模带动成本摊薄的,格兰仕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吕海军向记者表示,新冷冻年空调出口目标锁定在400万台。
苏宁电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程飞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空调企业如果一年的销量能有100万台,那它的日子就过得非常舒服了。你想,如果平均单价是2000元/台,100万台的销售额就是20亿元。”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行业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还能如此活跃的原因。
程飞认为,2009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的品牌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在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空调品牌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体现在成本的比拼上,这也是回归白电竞争本质的一种表现。他的观点与李基祥如出一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