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强制性国标缺失 甲醛净化差异大
记者在一家家电卖场看到,净化产品被摆放在距离门口较近的显著位置。负离子、纳米技术、光触媒,除菌率99%等专业词汇让消费者有些云里雾里,价格就成了不少消费者的选择标准。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眼下最畅销的空气净化器大多在2000元到4000元的价位,“太便宜的反而买的人少。”
而记者了解到,事实上由于性能评测规范仍然缺失,不同净化器产品标称的净化效能也很难具有可比性。
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净化器产品依据的主要标准是《空气净化器》GB/T18801和《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GB21551.3-2010。前者明确了两个基本指标,一是去除化学污染物(以甲醛为代表)的效能,二是去除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的效能,后者对除菌功能也有具体要求。不过,除安全标准强制执行外,功能性的标准均为推荐性。企业标称的净化率数据,也并非在同一条件下的测试获得,比如同样是声称甲醛净化效果能达到98%,有的净化器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达到,而有的净化器却需要六个小时,不排除部分企业借此夸大宣传。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宋广生表示,消费者在选择净化器时还是要根据自身需求,甲醛等有害气体属于“化学污染”,而PM2.5等人体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物理污染”,两者的去除原理并不相同,一台净化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去年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国家室内车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了《空气净化器环保认证规则》。通过检验的产品被允许使用标有“中国环保产品认证”的标识,对消费者也有一定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