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南京楼市“绿潮”涌动 品牌房企形成“绿色阵营”
第一批雄心壮志,试图改变市场的绿色项目开发商,如今已经行进在科技研发和绿色产业链整合的道路上,而购买绿色楼盘的业主也已经越来越多,从今年开始,绿色楼盘将再也不是楼市中的凤毛麟角,它将成为遍及各大热点板块,覆盖刚需、改善、别墅、办公需求的“绿潮”。
市场:绿色项目新老交替 刚需改善住宅、别墅、写字楼市场纷纷涌现“绿色兵团”
虽然绿色住宅对于很多南京购房者来说仍算新鲜事物,但南京的绿色住宅发展,早已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在1998年,南京就有了第一家实质意义上的“绿色住宅”小区,第一批绿色住宅项目也全部为南京本土制造,银城地产、栖霞建设成为绿色住宅在南京楼市生根发芽的排头兵,九九公寓、五台花园、聚福园、江畔人家、天泓山庄等一系列项目在创造无数个国内纪录和奖项的同时,也预示着南京楼市绿色浪潮的来临。
第二个阶段仍然是南京本土企业打头阵,从朗诗2005年面世第一个科技节能住宅项目开始,南京的绿色住宅全面进入到市场为主导的时代。此后朗诗、锋尚两大品牌纷纷以绿色标杆的姿态旗开得胜,宏观调控下成为高端楼盘的热销经典,截至2011年,在全国评出的绿色三星住宅项目中,朗诗获得了11个设计标识,1个运营标识,占全国总数的24%,南京企业再度树立起榜样力量。
从2009年开始,伴随节能减排成为指导性国策,绿色住宅的开发终于在国内掀起声势,南京的绿色住宅也迎来了品牌竞争时代,2009年至今,包括国内的招商、复地、骋望、宇业、南洋、海峡城,以及南京的朗诗、银城、城开、高科、爱涛等大批主流房企争相涉足绿色地产,产品各具特色,定位也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也促使绿色住宅的升级速度大大加快。
截至今年,南京楼市中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绿色住宅项目数量大幅增长,2009年该类楼盘大约仅有10家左右,今年这样的项目已经接近30家,分布于南京楼市各大主流板块。形成了刚需、改善市场并重、分档次、分区位的供应态势。例如刚需市场中,由板桥新城的朗诗绿色街区,马上还有江北的朗诗未来街区,以及奥体板块的和府奥园中小户型产品,市场统计显示,在这些楼盘的买家和意向客户中,六成以上皆属于结婚或自住的年轻人,他们的首次置业等于一步到位享受到绿色生活。在改善市场中,有城东的朗诗钟山绿郡、翠屏紫气钟山,江宁的骋望骊都、爱涛尚逸华府,河西的海峡城,城中的金基尚书里、仙林的高科荣境,不少中老年市民出于环境品质需要成为购房者。甚至在高端别墅市场中,也有了溧水的卧龙湖国际社区、老山板块的明发珍珠泉九号、都市圈的碧桂园如山湖城这样的别墅项目。为别墅产品树立了新的标准。
而今年出现的大量新盘、诞生的楼市新板块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引人关注的“绿色新军”,如城东的朗诗保利麓院、江心洲的生态科技岛项目,银城江心洲项目,城中的斯亚财富中心,河西的世贸中心等等,这些项目的出现也将使南京楼市的绿色道路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世贸中心成为南京首个通过绿色标准认证的写字楼,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则将成为环保科技服务业和新能源的发展基地。
最先开拓节能住宅的先行企业,如今也形成了覆盖高中低档的规模化布局,以朗诗为例,今年将有五个楼盘在南京跨区域联动,既有收官的老盘,又有正待上市的新盘,并且由单一产品线实现绿色科技住宅的全系产品线配置,包括首次置业、首次改善、再次改善、高端置业、养老公寓等物业。在南京的小龙湾项目上将首先建设一部分老年公寓,推出绿色养老产品。其他先驱企业如栖霞建设、银城地产,也都在仙林湖、江心洲等新兴板块拓展项目,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线。
趋势:房企从“浅作”走向“深耕” 在以往的住宅销售中,节能技术往往只是作为一个卖点,有总比没有好,但随着低碳住宅技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开发商已经开始在技术系统的配置和集成水平上大做文章,客户也可以选择不同程度、不同档次的“绿色楼盘”,好比买车一样,同样都是车,但在内部配置和车载设备上花样却越来越多,从而更加贴近买家的实际需求。
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全市在售的近30家主打绿色低碳的住宅楼盘中,应用的核心技术就不下十几种,再加上材料的不同,集成方案不下几十种。从人们比较熟知的地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外墙保温系统,到新近投入市场的开放式幕墙、毛细管顶棚辐射系统、建筑节能外围护体系、智能外遮阳系统等等,可谓让人眼花缭乱,举不胜数。
因此,科技住宅已不仅仅是开发商的楼盘炒作概念,而是将各项节能技术集大成的产品。市场经验证明,品牌房企开发绿色节能住宅从一开始就有着先天优势,而且将来还会愈来愈明显。
有专家指出,如何有效地组合各种节能材料和技术,从而到达期望的节能标准,这是节能住宅探索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由于节能建筑材料相对昂贵而且设计上采用大量最新技术,依靠品牌企业成熟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采购生产线,才能够扩大对节能材料需求,降低单位采购成本,使得成本更便宜的节能住宅成为可能。而品牌房企由于开发量的持续,往往在这方面具备较为长期的实践经验。
从朗诗、栖霞建设、银城、高科,到万科、中海、仁恒、招商、复地、锋尚,从本土到国内一线,品牌开发商集中到“绿色阵营”当中已成为一个鲜明的趋势。而这背后的因素却是品牌开发商早已不满足于绿色住宅的开发建设,而是越来越注重“绿色产业链”的整合。以龙头企业万科为例,万科与通力电梯、博西家用电器、三菱重工、西门子、松下电工、杜邦应用面材等大批实力企业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正因为大批品牌加盟,万科位于东莞的建研基地在2007年成为了国家首批住宅产业化基地,近年来新开工公寓项目基本达到全装修交付,在装修部品的选择和具体施工中也将落实绿色的要求。万科总裁郁亮表示,从2011年开始,万科所有具备规划条件的新开工项目,都参照不低于绿色一星的标准来设计和建造。
再以本土先锋朗诗为例,截至2011年底,朗诗科技已成功申报专利137项,涵盖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等专利。除了自主研发,朗诗还不断与国内外各大专业的研究机构开展紧密合作。它的合作对象中包括清华、上海交大、同济、东大、天津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慕尼黑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工科高校、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此外,朗诗科技还与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建筑科学研究院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基于这样的产业链合作,朗诗才得以进一步转变成为“绿色建筑技术集成服务商”,并延伸到代建、设施设备管理和能源工程等相关业务。
正是因为产业链的扩大合作,近年来的绿色楼盘才能得到升级发展,朗诗的产品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产品像苹果手机一样不断更新,带给人们的新鲜功能也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产业链的整合,研发力量的壮大,那么绿色住宅势必只会局限于保温隔热、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等几个有限技术而停滞不前,市场也将很快失去兴趣。
现象:南京楼市“绿色营销”不断增多 绿色开发的理念,在楼盘营销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近两年,南京楼市当中的“绿色营销”不断增多,时不时成为人们乐道的话题。银城聚泽园、海峡城、中航越府等项目,都曾经不同程度在售楼处取消宣传单页或纸质楼书,而改之以置业顾问用IPAD进行客户咨询和讲解。海峡城甚至将营销活动摆在了手机平台,依靠二维码和智能手机应用吸引客户参与,同时很巧妙地突出了楼盘的卖点。
位于江宁大学城的骋望骊都项目,前两年曾颇有创意地推出购房客户将旧自行车带至现场可以抵最终购房款2万的优惠计划。骋望骊都营销经理姚波表示,“一辆自行车抵两万”的公益价值远大于促销:“我们把客户用不到的旧车以购房款抵换,回收、包装出新,捐赠大学城高校或者地铁等公共交通部门,让这部分闲置的自行车继续发挥小公共交通的作用,同时还解决周边市民和大量学生的短途出行问题,一举多得。”
可以说,开发商推行绿色生活理念已经落实到行动层面,这同时也跟拉动需求息息相关。碧桂园在滁州开发的欧洲城和城市花园项目,将在地铁3号线开通的第一时间启动与地铁站往返的社区巴士,十几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开发商保证社区巴士可以常年开通、全天候往返。记者了解到,早在多年前,碧桂园在广东开发的项目就已经成功尝试社区巴士的大规模运营,虽然对于开发商来说是不小的投入,但如果开发商不投入,也不可能顺利拉动市场需求,这一举措也在客观上为倡导绿色出行立下了功劳。
展望:由绿色楼市迈向绿色城市 不仅是市场发展迅速,近几年建筑节能的推广速度也将加快,以南京为例,2008年南京就和常州、徐州一起被列入省建筑节能65%的改造试点城市,而在2010年底开始施行的《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更是将建筑节能相关要求纳入强制性规范。2013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当前城乡建设粗放型发展模式的缺陷,同时也把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升至了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据此估计,整个“十二五”期间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面积将达到10亿平方米。
南京市人口计生委、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2年度南京市人口发展报告》中,也格外强调了城市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的问题。报告指出,2012年南京城镇化率首超八成,位列全国第七,已进入“高级城市型社会”,但城镇化效率指数0.3556,排在了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前60位之后,仅高于乌鲁木齐。这表明南京单位经济社会成本的GDP产出效率较低,是以牺牲生态环境、消耗能源为代价,节能减排已经是城镇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也确定,从2013年1月起,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单体10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审批规划时可给予0.1-0.2的容积率的奖励。
可以说,随着政策的加速推进,不仅仅是楼市,整个城市建设也将加入纳入“绿色版图”,作为2014年青奥会主办地的河西,就已经确立了打造绿色态示范城的实施目标,“绿色、节能、低碳、生态”成为南京河西新城建设的新起点。随着这股绿色潮流的普及,绿色生活也将彻底走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