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六旬农民李培义当选杭州师大“最美员工”
民权县六旬农民李培义当选杭州师大“最美员工”
他在大学里打工,却用微薄的工资和送水挣的“外快”资助了8名大学生——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24日讯 大河网报道:鲜花、掌声,杭州师范大学容纳1200人的会议厅内座无虚席。9月5日杭州师范大学“开学第一课”,一位60多岁农家老汉15分钟的演讲赢得了大学师生8次热烈的掌声。
这位农家老汉名叫李培义,是民权县胡集乡丁嘴村人。他在杭州师范大学打工期间,用肩膀“扛”出的助学金资助8名贫困大学生,高票当选学校“最美员工”。
昨天,记者采访了李培义。他说:“我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我不想看到学生像自己的小儿子一样因为贫困读不起书。也不愿意为河南,为民权人丢脸。”
李培义是地道的农民,种过田、养过猪,也到城市打过工,扛水泥、修马路都干过。原本劳碌了大半辈子,该回老家安享晚年的他前年又到了杭州,在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当起值班员兼送水工。值班员每月千余元的工资,送水则是送一桶给一元的劳务费,由于校区较老没有电梯,每桶水都要扛上去,最高的楼层是9层,送一趟水就是一身汗。
“苦点、累点都没啥,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我打心眼里高兴。”一次送完水回来,路过行政楼前看到一群学生在搞活动,李培义凑近一看,得知是为一位脑瘤学生募捐,他当场掏出了一沓毛钞。学生却不让捐:“大伯,您赚钱太不容易了,不能要您钱。”“救命需要钱,必须要收下。只是这个月还没发工资,口袋里只有两百元送水钱了。”李培义为自己捐得不够多而愧疚。
今年3月的一天,李培义在与人闲聊中得知学校人文学院有几位困难学生,他便拿出一沓由零钱凑成的1000元钱,请求学生捎去。人文学院被他的精神感动,3月31日为他办了一个简单的助学金捐赠仪式,他亲手把1000元交到贫困生代表手中。
“‘爱生如子’是学生们对李培义的评价,学生有困难,他能帮的一定会帮。”杭州师范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王飞说,李培义经常帮大家寻找失物,光是去打捞掉到厕所里的手机就不知道多少次了,就连操场上用来给学生写生的羊群,也是托他照顾的。
校园里,还流传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故事。李培义刚到学校的时候,听说有一位学生因为丢失电脑,情绪低落影响了学习,就急着打听到这名学生,把自己一元一元扛水赚来的100元塞到信封里,委托老师转交给他,随钱一起的还有一封鼓励信。
说起乐意帮助学生的原因,李培义道出了一段辛酸往事。“我不愿意有学生像我的小儿子一样,因为家穷而读不起书。”李培义说。他有4个孩子,以前穷,为了孩子读书,家里几乎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前3个孩子勉强上了学,但实在无力给第四个孩子交学费,结果小儿子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干农活。如今,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女儿也是大学毕业,但一想到小儿子,李培义觉得很亏欠。
“我把这些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想到自己可能帮助了一个‘小儿子’,心里就很高兴。”现在,杭州师范大学已有8名学生受到李培义的资助。他说,只要还有力气,就会扛出一个又一个的1000元,尽微薄之力帮助学生,帮助孩子们。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我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好好读书,成人成才。要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在杭州师范大学“开学第一课”上,李培义动情地说。
“李老伯的演讲朴实得让人心里酸酸的,这是我听过最好的演讲。”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孙甘霖哽咽着说:“‘最美员工’的称号,李大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