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高库存是常态 不必过分担忧
年初库存高达1500万台的空调业在遭遇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际金融风暴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后,明年又将面临新能效标准的出台,如何消化库存将直接影响到空调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却了解到,高库存是这几年我国空调业的一个常态,明年新能效标准的出台是影响库存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但企业通过开拓农村市场、降价等措施,对明年市场持相对乐观态度。
三年来都有高库存
事实上,空调业的库存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空调业由于其特殊性,如果淡季没有库存,将导致旺季的缺货,所以这也使得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空调库存存在。
从相关数据来看,空调库存大的压力近年来都是存在的。但是今年的情况相比往年比较特殊。一方面是上半年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下半年原材料价格回落,使库存产品处于高成本状况。我国多数地区的天气情况让传统的空调销售旺季“遇冷”,使这部分未能赶上旺季销售的产品,更不具备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下半年宏观环境发生改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需求疲软,国民消费趋于谨慎和理性,这都给空调业带来冲击。除了要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外,空调业各企业还将面对一个新的门槛,那就是新能效标准的出台和实施。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新能效标准的具体内容还没有确定,但是业界都认同二、三级能效以下的低能效空调产品,必然在能效门槛之外,需要在市场上尽快消化掉。而这部分低能效产品在行业库存中为数不少。
对于这部分库存产品,中怡康研究经理施婷告诉记者:“虽然元旦和春节会有两个销售的高峰期,但是由于天气的原因,7、8月和‘十一’空调销售旺季没有真正‘热’起来,因此,要完全消化掉低能效库存产品会面临较大困难。”
必须承认,行业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产品库存需要尽快消化,是目前空调业需要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
消化力度大于去年
从相关数据看,2007年年底的空调库存创下了历年来的最高纪录。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空调业的压力必然将大于往年。加大消化库存力度,毫无疑问成为空调企业的一个共同选择。
来自产业在线的数据显示:2007年年底的空调库存为1700多万台,到了2008年10月库存降低到了1200多万台;2006年年底的空调库存为1500多万台,而2007年10月库存下降到了1300多万台。如果单从数据上进行简单对比,不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可以看到今年空调行业的库存消化力度是大于2007年的。这也从数据上体现了行业在消化库存方面的努力。
而具体到各个企业,美的、格力、海尔、科龙的财报中,各企业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从这组数据来看,今年第三季度,这些企业的库存水平较去年年底或者今年年中有所下降。而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都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当前各企业在努力消化库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告诉记者:“目前,针对未来不符合能效标准的空调产品,企业正在摸索如何消化,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毕竟是‘烫手山芋’。明年肯定是消化这部分库存的时期,现在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有动作了,努力通过转移、下沉、分散产品等方式来变现。”
下调价格是企业加快消化库存采用的最为普遍和明显的一种方式。从各个卖场的情况来看,多个品牌都推出了降价产品。而下沉销售渠道也是目前一些企业开始推行的策略。三、四级市场的多数消费者是首次购机,其对于价格因素更为敏感,节能因素未必是首要考虑因素。
产业在线分析师范晓兰告诉记者:“现在这个趋势已经有所显现,像格力推出的‘一帆风顺’和‘吉祥如意’面板的空调产品,就非常适合三、四级市场中的结婚人群。”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