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零碳信用置换平台在上海诞生
制冷快报 - 制冷快报记者获悉,4月28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上海零碳中心联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零碳信用置换平台,跨越了交易模型审批周期长、费用昂贵等门槛,采用小至千克的碳权数据为基本单位,为所有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方便、快捷、低偿的碳信用置换及碳中和服务。由此,碳交易不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将对中小企业及个人开放。
近几年,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碳交易”已成为一个热词,各地也纷纷建立碳交易所。但交易模型审批周期长、费用高、数量大的高门槛,将绝大多数企业挡在了碳交易大门之外。
据上海零碳信用置换平台CEO戴永彧介绍,这个平台由碳计量、碳置换、碳交易三大系统组成。其中,碳计量是零碳公司的专擅业务,涵盖碳减排咨询、碳计量专业服务到辅导核证全程;碳置换通过先进的IT技术,实现碳减排量数据交换、流转,形成企业与个人、线上与线下的互动;碳交易则依托国内规模最大的碳交易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进行。
在零碳中心总部,工作人员以视频的方式形象地演示了“聚沙成塔”的过程:聚集减排企业产生的无法直接交易的小额碳减排量,打包形成大额碳减排数据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而让减排企业的减排努力得到现实回报。
平台企业用户将大额的碳排放权交割单分解为小至千克计的数据,满足企业与个人小额碳减排与碳中和需求的过程,则是“化整为零”,此举打破了现行碳交易机制存在的量级壁垒,实现了无论年龄长幼、不管企业大小均可参与碳减排事业的目标。
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从“聚沙成塔”到“化整为零”的过程:首先,企业向零碳中心申请接受碳计量,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盘查,并由第三方权威机构核证。然后,企业直接向平台置换等额的零碳信用。接着,将零碳信用分解附着于产品流通过程。最后,消费者购买上述企业附有零碳信用条码的商品后,扫描条码或登录系统平台注册、激活,用获得的零碳信用来换领低碳商品或进行碳中和。
这种交易平台可以让企业通过减排得到必要的回报,鼓励消费者选择企业的低碳商品,使企业与个人的温室气体减排常态化。
据零碳中心碳计量总监陈永忠透露,平台将于近日正式上线公测,届时每家企业、每个人都可以免费注册建立零碳账户,而减排数据置换将十分便捷,个人更可以使用零碳信用在平台内换购低碳商品或碳中和。
据介绍,平台近期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各种途径募集低碳商品,充实平台商城的货架,同时通过鼓励低碳出行、与各类团体对接等方式吸引个人免费注册,使低碳消费者与低碳经营者初具集群规模:免费注册会员超过100万,低碳商品超过1万种,一个由众多低碳企业和庞大的低碳消费群体组成的交互式低碳商圈,将在引领社会低碳风尚的过程中日渐壮大。
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认为,从我国碳减排大趋势来看,二氧化碳将会纳入减排指标,一些二氧化碳排放超标企业必须掏钱从其他低排放企业购买排放权,以后碳交易一定会非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