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供应偏紧预示空调行业景气仍高
2008年3月旋转压缩机产销均创历史新高,生产达机848万台,同比增长13.1%,销售932万台,同比增长9.1%。08冷年8个月累计生产5418万台,同比增长29.5%,累计销售5219万台,同比增长27.5%。
从4月份企业的排产看,生产非常紧张,11家企业的排产产量已经达到860万台,毫无疑问,4月份产销将再创新高。3、4月份出口机型紧张验证了空调出口依旧良好。
压缩机供应紧张的另一证据是近期企业的调价进行的比较顺利,反映了在供求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压缩机企业的议价能力有所提高。
3月份压缩机的产销形势、4月订单以及价格上涨表明,空调行业的景气度依然在高位运行。
2月份空调出口量下滑4.48%,出口额增长11.4%。从出口单价看,2月份平均出口单价为165.71美元,同比上涨16.6%。
出口量的下滑主要是受美国市场低迷所致。作为中国空调最大出口国(07年占比30%),2008年前2月,我国对美国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下滑41.5%、34.6%。
美国需求下滑主要原因为:受“次贷危机”和经济大幅下滑的影响,整体消费景气度下降,空调采购商的进货更加谨慎;近期北美气温较往年一直偏低,也影响了采购商的进货意愿。
欧洲市场增长迅猛,并已经取代北美已经成为最大出口洲别,2月份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增长35.7%和57.3%。
俄罗斯、印度、墨西哥、乌克兰、西班牙、沙特等新兴国家空调需求增长迅猛,并都已经成为我国空调前10大出口国。美国依然占了2月份出口金额的20.5%。
因此,3-4月份美国市场能否启动对整体出口的增长非常重要。
总体看2008年中国空调出口仍会增长,但增长幅度将有所回落,预计出口额增长在10%左右。
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的谈判能力较强,在压缩机供应紧张时在价格和货源上更能够获得供应商的支持,且由于两家企业实行淡季旺盛生产的策略,在成本上也具有相对的优势。
尽管有企业宣称不提价,我们认为这更多的是对消费者的表态,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整体价格上涨的趋势是显著的。从2007年开始,空调企业已经走出了单纯价格竞争的泥沼,走向差异化竞争。
由于美的等企业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柔性化改造(将生产线划为若干段),其生产线可以根据需求实现柔性化生产。因此,美的有能力更快、更多的提供差异化产品,有能力通过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差异化供货来避免终端的价格战,而这一策略也得到国美、苏宁的大力支持。因此,08年企业的价格战已经越来越弱化。
一.压缩机供应偏紧预示空调景气度依然在高位
由于出口增长下滑,以及国内地产市场疲软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对08年空调市场的需求比较担心。
作为整机企业的上游,空调压缩机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空调行业的产销情况。而我国空调压缩机企业基本都是按照空调制造企业的订单进行生产,计划性比较强。因此,压缩机的订单是观察空调行业景气度的非常重要且可靠的先行指标。因此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压缩机行业的运行情况。
1.1. 08年3月旋转压缩机产销均创历史新高
3月份产销均创出历史新高,共生产旋转压缩机848万台,同比增长13.1%,销售932万台,同比增长9.1%。我们注意到,3月份的新高是在淡季旺盛生产的背景下延续的,08年新冷年8个月压缩机累计生产5418万台,同比增长29.5%,累计销售5219万台,同比增长27.5%。
在08冷年的淡季,压缩机产销增长非常迅猛,主要和大的空调企业格力、美的实行淡旺季平衡生产策略有关。在进入旺季后,压缩机产销增长有所放慢,主要是受产能的限制。据悉,在清明国定假期,大部分压缩机生产企业没有放假或者只放了一天假期。
1.2.压缩机供应偏紧,提价已成趋势
由于近年来压缩机行业毛利率下滑明显,新增产能远远抵不上下游整机生产企业。因此,进入生产旺季后,压缩机的供应就偏紧。
据悉,目前已经有空调企业反映,压缩机供应严重不足,尤其是压缩机出口机型紧张,影响了一些空调企业争取订单的速度。这种结构的趋紧在中小空调企业表现的较为突出。格力、美的高位排产以及压缩机资源纷纷向大空调品牌倾斜的双重因素促使供应出现结构性供应紧张。
在供应偏紧的因素影响下,压缩机企业的话语权增强。表2为2007年以来压缩机企业的提价情况,我们看到,随着成本的上升和供求形势的变化,压缩机企业的提价显得越来越容易。
1.3. 3、4月份出口机型紧张验证了空调出口依旧良好
进入旺季,空调用旋转压缩机供应紧张,据悉,目前三星压缩机的生产情况非常繁忙,4月份企业只休两天,加班加点忙于出口机型的生产,其中北美地区机型依然占很大比例,其他像中东、南美、东南亚地区机型的出口订单也较多。虽然来自北美地区的订单比前期有减少,但由于是逐月减少,且减少的总量较少,对企业的影响不大。4月三星压缩机排产达100万。
二. 2月份出口量下滑4.48%,出口额增长11.4%
2.1.受美国市场下滑的影响,2月空调出口量小幅下滑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