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保价之举引争议
制冷快报 - 据了解,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国内稀土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多种稀土产品价格下滑幅度趋势明显,而作为中国稀土产业的两强,包钢稀土和赣州矿务相继宣布产品生产工厂停产。
一直以来,稀土的战场从未真正平静。特别是在2011年,稀土的价格像坐上了过山车,一路飙升到最高点后俯冲而下。为了应对价格危机,南北两大稀土巨头—包钢稀土和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先后宣布停产一个月,以达到“平衡供需”的目的;而在南方,实力雄厚的央企和地方国企为了争夺采矿权,也在开展着艰难而隐秘的博弈。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认为,此举意味着国内的稀土生产者意图通过停产限产,减少稀土产品上市量,以防止稀土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滑。在国际市场一些严重依赖中国稀土产品的国家开始寻求中国之外的来源,这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稀土价格。
据悉,在包钢稀土停产等措施出台之前,我国稀土市场上已经是跌幅连连。一些钕铁硼企业的人士表示,“钕铁硼产品N35已经由上个月的400多元/公斤,跌到200多元/公斤,同时跌价的还有自行车用磁钢产品,也跌到了300元/公斤左右。”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目前,镨钕金属的未税成交价格已经跌至60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已经接近于氧化镨钕的未税价格,即价格已经出现倒挂。
有分析师认为,南北稀土都采取停产措施,短期内将对市场行情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考虑到下游行业订单减少需求低迷,以及贸易商抛售等因素,限产保价的影响十分有限。由于前期投机资金的炒作,稀土价格已经大幅上涨,目前预期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刺激,预计年内稀土价格继续走低。
中国稀土企业的停产,引起了国际市场的高度关注,已经就包钢稀土来说,它的轻稀土产量占了全世界的一半。美企已呼吁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采取行动,包括上诉至世贸。也有消息说,依赖中国稀土供应的日本大公司已着手或正在考虑扩大在华生产基地。外媒认为,稀土价格急剧攀升始于2009年,外界因此担心中国试图控制稀土业。中国主导全球稀土市场,占全世界稀土产量约95%,但其国内稀土生产却散乱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