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网店成为“等外品”滋生的温床
制冷快报 - 制冷快报讯:近两年迅速崛起的网购成为了一些残次品(业内称之为“等外品”)的温床,消费者网上购家电要小心遭遇以次充好陷阱。以广州为例,每年有上万台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在内的家电等外品,分别流入二手家电市场、网上商城、三四级乡镇等市场,其中不乏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卖给不知情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
等外品是行业“潜规则”,少厂家声称自己产品的不合格率为万分之一,但实际上,家电产品质量的不合格率高达1%~2%。以空调为例,包括开关机、制冷制热、以及摇控器匹配等都是要求各项单独检测合格的,但针对上述所有功能汇总的检测却是抽检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各功能的适配性上面。
家电等外品长期存在,并形成了它自己的一个生态链。每个工厂都会存在等外品,仅广州市场的等外品数量保守估计都在上万台之多,并且还有专门批发、经营等外品的经销商。按照外观损伤,功能损坏程度,等外品被划分成A、B、C三个等级,按照正品出厂价打3折~7折卖给专营等外品的经销商。经销商通常加价7%~8%,再批给二手家电商。但是有的经销商可能会为寻求更高的利润而将这些货品批到三四级市场那些加盟店和夫妻店当作‘正品’来卖,也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到网购市场那些私人开的特价家电产品的网店。
虽然等外品出厂前有专门的标识标记,将其与正品分开,并且经销商与厂家交易时也被要求不能当正品卖,但那些标记是很容易被拿掉的,而最后货品到底流向什么市场,家电工厂也很难控制和管理。
网上之所以存在等外品“以次充好”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些私人网店因为没有资质审核这样的要求,所以很多私人网店为了追求利润而从相关渠道购入等外品来作正品卖。因此这此私人网店成为了一些残次品滋生的温床。而像苏宁易购、当当、京东这样的大型电商因为要通过严格资质审核,而且这些大型电商有正规的进货渠道,规模采购,没有必要去做等外品。而且电商做残次品风险太高,没人会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去伤害品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