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史话:中国古代的“空调屋”——凉殿

2013年08月20 14:59:00 来源:制冷快报

制冷快报讯:各地高温不降,有人家里的鸡蛋孵出了小鸡、马路上遗洒的生鱼成了烤鱼……这个夏天,高温成了热频词,没有冰箱和空调,好像这日子都没法过了。其实,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抗暑的装置——凉殿,只是由于物力所限,没有全民推广。

中国古代没有电,空调只是痴人说梦而已,可凭借着冰,古人还是造就了“空调屋”。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转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利用冷水循环的原理,用扇轮转摇,产生的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后慢慢使用机械法制冷消暑,正如张仲素《宫中乐》诗云:“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刘禹锡的《刘驸马水亭避暑》一诗中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这种水亭,利用机械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中贮存,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从而起到避暑降温的效果。而杨国忠更是异想天开,试图每个夏日都造一座冰山来避暑。到了宋代,高官显贵纷纷效仿,建立起私家避暑的“空调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还在蓄水池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新鲜花卉,在享受清凉的同时,更有丝丝鲜花香气使人精神愉悦。

直至明代,“空调屋”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明朝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有过描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不难看出,这“霍都别墅”比之现代来说,降温的效果更好,也更具有流通性。

清代时期在制冷方面更是别出心裁,经常用“冰桶”来降低室内温度。“冰桶”是宫内储存冰块的器具,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为内胎,也有用金属作为内胎的。形状呈斗状,口大底小,桶有四足,足下有托,用来防潮。盖多采用很厚的木板,桶盖上设有透气孔,可排出冷气以起到“空调”的效用。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