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压缩机行业马太效应渐显
冰箱压缩机行业步入整合期,“马太效应”渐显。在海立股份4350万元收购三洋电机后,近日,华意压缩公告称,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景德镇华意电器总公司的债权人正与有关方面洽谈债权重组事宜,可能涉及公司股权转让。在2006年开始进行一轮增资扩产后,在行业受到钢、铜等主要原材料价格高涨影响之下,成本攀升使得部分企业不堪重负,冰箱压缩机行业整合趋势渐露端倪,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逐渐明显。
冰箱压缩机行业三洋退出
早在7月3日,海立股份出资4350万元收购青岛三洋100%股权,三洋全面退出冰箱压缩机领域。记者获悉,青岛三洋去年底停产前具有400万台冰箱压缩机的生产能力,此次收购完成后,海立的冰箱压缩机产量将猛增至800万台,与LG(天津)、湖北的东贝股份名列行业三甲。
冰箱压缩机行业三洋和华意压缩这两大公司谋求重组均因近年业绩不理想。以华意压缩为例,2005年亏损1.4亿元,2006年盈利仅约700万元后,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将扩大到1200万元左右。
冰箱压缩机行业利润情况恶化
冰箱压缩机销售一路飘红,但行业情况仍不容乐观。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今年冰箱市场的价格一涨再涨,并且行业出现了多年来没有出现的扩容情况,但作为上游产品、占冰箱总成本近1/3的压缩机,行业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冰箱压缩机行业仍处在不稳定的结构中。据悉,中国冰箱压缩机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产能过于分散,“2000多万台的市场容量却容纳了十几家实力相差不大的企业竞争,这很不正常。”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冰箱压缩机产业集中度太低,即便在市场好的时候,很多企业依然不能掌握议价的主动权,又担心客户流失,于是冰箱压缩机企业宁可少赚点、多做点,也不会轻易提价。
冰箱压缩机涨价幅度跟不上原材料上涨幅度。此外,由于冰箱压缩机上有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压力,下有整机企业的低价要求,企业规模不大更使得其在产业链条中议价能力差。虽然今年需求火爆,但钢铁、铜等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扬,冰箱压缩机只是象征性涨价,并未能有效改善企业效益状况。据了解,占据了今年主流市场的普通能效压缩机,几乎已经没有了利润空间。记者了解到,早在几年前,普通能效的压缩机已是做一台亏一台了。冰箱压缩机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当行业的集中度提高,规模扩大,产业链都停止恶性价格战的时候,冰箱压缩机行业才有希望翻身。
冰箱压缩机行业新格局逐渐成型
冰箱压缩机行业自2005年以来经过了一轮大刀阔斧的增资扩产,一些大的企业甚至表示要扩展到近千万台的年产能。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通过2006-2007年的扩产和销售竞争,冰箱压缩机行业内有望形成新的布局。部分企业将仍旧专注于通用的冰箱压缩机生产,并形成高档、低档及出口、内销的供应梯队,例如恩布拉科将主要供应高端家用冰箱用压缩机,广州冷机、华意、东贝、钱江制冷等将继续立足于全面的冰箱压缩机产品的供应,而加西贝拉等企业则在直接出口市场更具优势。
冰箱压缩机行业“马太效应”渐显
按照黄石东贝、广州冷机、天津扎努西的计划,2007年,黄石东贝的冰箱压缩机总年产能将达到800万-900万台,而广州冷机到明年年底也将实现800万台冰箱压缩机的产能,天津扎努西今年则要到600万台。到2007年年底-2008年,中国将出现数家年产能达600万-800万台的压缩机企业。有分析人士认为,冰箱压缩机行业的集中度正在提升,今后达不到1000万台的产能将很难存活。
部分压缩机企业产能计划
企业 截止时间产能计划(万台)
黄石东贝 2007年 800--900
海立股份 2007800
天津扎努西 2007年 600
广州冷机 2008年底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