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市处于去库存阶段 铜冶炼加工企业左右为难
铜价被视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其拥有的预测能力使其被冠以“铜博士”的头衔。5月初,铜、黄金、原油等价格集体“跳水”,让大宗商品市场“捏了一把汗”。近期,“铜博士”再度反弹。这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了一个疑问:这是牛市信号,还是泡沫破灭的信号?
在大宗商品市场颇有话语权的高盛最近发布报告称,调低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来的4.8%调降至4.3%,同时调高通胀预测至4.3%。自高盛对通胀预期“空翻多”之后,国内开始出现“唱多”铜市的声音。但中国铜企人士仍存担忧,加息预期首当其冲。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层人士称,铜价涨跌影响因素很复杂,如果铜价反弹,幅度也不过几百美元,目前看不出有什么大的利空或者利好消息。
该人士判断,由于国内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没有缓解迹象,目前物价很难降下来,央行加息预期更加强烈。国内另一大型铜加工企业某高层人士则称,目前铜价超过成本价1倍还多,应该是暴利,接下来铜价估计会继续震荡。
铜市“去库存”
数据显示,LME3个月期铜价格在5月第一周跌破9000美元整数关口,最低探至8650美元附近。但近期铜价又开始阶段性反弹,与此同时,沪铜、LME、COMEX三大交易所铜库存之和也明显下降。针对近期铜价反弹,金汇期货分析师姚丹丹有点疑惑。理由很简单:进入5月底,传统的消费旺季已经宣告结束,按照正常的逻辑,铜价无论如何也不会在消费淡季存在上涨的基础。
数据显示,3月初进入消费旺季之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金属库存开始降低,5月31日铜库存为23999吨,较3月1日的78556吨下降54557吨。此外,5月以来LME、COMEX两大交易所铜库存也有明显下降。3月份,不少国内大型铜企人士称,上海保税区仓库铜库存疑有70万吨之多。姚丹丹说,上海库存持续减少说明,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的需求仍在,但由于价格高企,目前中国仍处于“去库存化”阶段。
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精炼铜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8%,环比下降17%,至160236吨;1月~4月份,中国进口精炼铜756199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9%。国内一家大型铜加工企业高层分析称,铜库存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今年1季度消费需求比较疲弱,有订单的也没有钱,1季度消费可能延期到2季度;二是铜价从7万元/吨跌到6万元/吨,促使很多企业“惜售”废铜,导致很多原来采购废铜的企业开始采购电解铜。五矿实达期货分析师卓桂秋也称,废铜价格此前之所以比较坚挺,主要与其进口不足,以及持货商惜售有关。
废铜“由热到冷”
上述国内铜加工企业高层人士说,废铜与电解铜不同,它与期货价格相关度较高,民间资本炒作比较厉害,如果惜售废铜的话,很多企业就会转向采购电解铜。“中国废铜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国内废铜市场比例很小。”姚丹丹称,此前废铜价格和精铜价格已经平水甚至出现倒挂,废铜价格在5月中旬出现过高于精铜价格的现象。
富宝金属网铜研发小组近期对广东、山东以及江浙几地26家铜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废铜在原料采购中的使用占比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