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催生的繁荣市场
当然,任何事物的演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当2011年雾霾初现,出行受阻时,最开始脱销的是口罩;2012年,PM2.5这一全新的名词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空气污染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空气净化器也开始悄然走俏;而2013年,当全国各地多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开始连续爆表时,也彻底刺激了空气净化器这个新兴市场的“繁荣”。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2013年度多个品牌的空气净化器曾多次卖断货。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净化器的火爆程度。从百度指数来看,2013年,空气净化器的平均搜索指数为2345点,较2012年的1090点上涨了123%。从月均指数的走势来看,空气净化器的指数在Q1-Q3基本保持在2000点左右,而从第四季度开始,空气净化器的百度指数呈几何式增长,12月的平均指数达5969点,其中,在12月9日,其搜索指数高达18253点,创全年之最。
空气净化器的起源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
不为人知的是,空气净化器最开始是起源于消防用途,1823年,约翰和查尔斯·迪恩发明了一种新型烟雾防护装置,可使消防队员在灭火时避免烟雾侵袭。
1854年,一位名叫约翰斯·滕豪斯的人在前辈发明的基础上又取得新进展:通过数次尝试,他了解到向空气过滤器中加入木炭可从空气中过滤出有害和有毒气体。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开始进行放射性物质研究,他们需要研制出一种方式过滤出所有有害颗粒,以保持空气清洁,使科学家可以呼吸,于是HEPA过滤器应运而生。在20世纪50、60年代,HEPA过滤器一度非常流行,很受防空洞设计和建设人员欢迎。不是所有的过滤器都可以称为HEPA的,HEPA是个过滤标准,即针对0.3微米的颗粒物,有超过99.97%的过滤效率,它讲求的单次过滤效率。实际上,在空气净化器中,达到HEPA标准的滤网风阻太高,而并不适用,因为空气净化器是个循环过滤的概念,讲求风阻和效率的平衡。截至2013年,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空气净化器,特别是万元以下的空气净化器,其颗粒物滤网都不能称之为“HEPA”。
进入20世纪80年代 ,空气净化的重点已经转向空气净化方式,如家庭空气净化器。过去的过滤器在去除空气中的恶臭、有毒化学品和有毒气体方面非常好,但不能去除霉菌孢子、病毒或细菌,而新的家庭和写字间用空气净化器,不仅能清洁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还能净化空气,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灰尘、花粉、霉菌孢子等。
空气净化器已经有了多种不同的设计制作方式,并且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为人们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带来显著效果。而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净化室内空气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市场上空气净化器主要构成有:机箱外壳、过滤段、风道设计、电机、电源、液晶显示屏等。决定寿命的是电机,决定净化效能的是过滤段,决定是否安静的是风道设计、机箱外壳、过滤段、电机等。
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及分类
空气净化器主要由马达、风扇、空气过滤网等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机器内的马达和风扇使室内空气循环流动,污染的空气通过机内的空气过滤网后将各种污染物清除或吸附,某些型号的空气净化器还会在出风口加装负离子发生器(工作时负离子发生器中的高压产生直流负高压),将空气不断电离,产生大量负离子,被微风扇送出,形成负离子气流,达到清洁、净化空气的目的。
尽管市场上所宣称的空气净化器的名称、种类、功能不尽相同,但追根溯源,从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来看,主要无非三种:被动式、主动式、主被动混合式。
被动吸附过滤式的净化原理(滤网净化类)。被动式空气净化器的主要原理是:用风机将空气抽入机器,通过内置的滤网过滤空气,主要能够起到过滤粉尘、异味、有毒气体和杀灭部分细菌的作用。而滤网主要分为:颗粒物滤网和有机物滤网。颗粒物滤网又分为粗效滤网和细颗粒物滤网。
这类产品的风机以及滤网的质量决定了空气净化的效果,机器放置的位置以及室内的布局也会影响净化效果。
主动式的净化原理(无滤网型)。主动式空气净化器的原理与被动式空气净化原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动式的空气净化器摆脱了风机与滤网的限制,不是被动的等待室内空气被抽入净化器内进行过滤净化,而是有效、主动的向空气中释放净化灭菌因子,通过空气会扩散的特点,到达室内的各个角落对空气进行无死角净化。
市场上净化灭菌因子的技术主要有银离子技术、负离子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光触媒技术和净离子群离子技术等,该类产品最大的缺陷就是臭氧释放量超标的问题。
主被动混合式(主动净化+被动净化)。简单来说,这种净化器其实就是将被动式净化的技术与主动净化类的技术进行结合。
对比来看,首先从空气净化效率来比较,被动式吸附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器由于大多采用风机+滤网的模式进行空气净化,风利用空气的流动就难免存在死角,因此被动式的空气净化大多只能在空气净化器放置的周围产生一定的净化效果,很长时间才能将室内空气全部过滤一遍,很难对整个室内环境的净化产生效果。而主动式的空气净化是利用空气弥漫性的特点让净化因子到达各个角落进行空气净化,空气能够弥漫到的地方均可以产生净化效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主动式的空气净化就有着比较明显的优越性。
其次是对小颗粒空气污染物的清除效果进行比较。空气污染物中对人危害最大的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即PM2.5,医学上叫可入肺颗粒物)。而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对于PM2.5等这些细小颗粒物,被动式的净化模式显得无能为力。而用基于主动净化原理进行空气净化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进行对比发现,空气中小粒径的负离子不仅能够轻易去除空气中的大粒径颗粒物,而且对于空气净化器直径小于0.01um、在工业上难以除去的微粒飘尘,也有百分之百的沉降去除效果。
最后对空气处理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被动式的空气净化原理下,如果其滤网孔径能足够小对于空气处理的结果只能达到净化的目的,即只能得到“干净”的空气;而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则不同,不仅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分解甲醛等有害气体,向室内环境提供干净的空气,还可以向室内环境提供对人体疗养保健有着高效作用的空气负离子,使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健康空气”的标准。
因此,对于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空气净化器产品。比如如果位于室内湿度较适中的地区,或者对空气质量要求不太高,则选购纯“净化型”的空气净化器就可以满足需求;如果是位于较干燥的地区、经常开空调被空调抽湿而造成室内空气干燥、或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则需要选购一台带有加湿、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如果喜欢自动化操作、智能监控空气质量、或者体现高贵品味、或者用来送礼需要更体面,那么选购一台智能型的空气净化器便是最佳选择。目前,在大型商场、电器商店、品牌专卖店和主流电子商务网站等多个渠道都可以购买到空气净化器产品。
环境、政策催生的火热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持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了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中国室内环境保护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已经完成和发布;对现有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的重新修订等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空气净化器产业开始迎来其发展的春天。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空气净化器销量约为112万台,同比增长10.9%;2012年国内空气净化器销量约为126万台,同比增长12.5%;而到了2013年,销量猛增至约240万台,同比增长高达90.5%。从市场的零售总额来看,2013年,空气净化器的市场总额达到了约56亿元,同比上涨了105.9%。
不过,虽然近年来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飞速发展,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空气净化器的普及率依然极低。据了解,空气净化器在美国家庭的普及率达27%,每年销量超过2000万台;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在公共场所和家庭居室的普及率也在15%以上;而在中国,普及率仅为0.1%。
巨大的未来市场空间也催生了众多制造企业的涉足。除了如飞利浦、松下、夏普和亚都等传统专注于空气净化器的品牌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开始转战空气净化器市场。2013年11月底,创维公司表示进军空气净化器市场;2013年12月11日,万家乐宣布正式推出空气净化器产品;三菱电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于2014年正式进军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此外,2013年东芝也投入了5000万美元用于空气净化器工厂的建设,表示将开始在中国销售空气净化器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空气净化器生产企业有200多家,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产量成规模的大企业较少,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而这些企业的总产量约占世界净化器产量的70%左右,因此中国很多企业以出口为主。
不过,尽管有众多的国产品牌扎根行业,以及不断涌现的新进品牌,但目前飞利浦、伊莱克斯、三星、松下、大金、夏普等外资品牌仍占到了绝对优势的80%市场份额,其中飞利浦和松下的零售量份额分别为33.4%和28.5%,位居第一和第二,分别同比增长76.9%和74.2%。所有品牌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为莱克,同比增长1773.3%;其次为奥司汀,同比增长502.2%;再次是夏普,同比增长433.9%。
低端产品滥竽充数 高端产品遭冷遇
空气净化器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强制性质量检测标准。这就导致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品牌、功能鱼龙混杂,净化原理也是五花八门甚至出现了夸大净化效果、价格不透明等现象;导致如何评判和比较净化效果成为难题,加之很多消费者此前并没有购买经验,因此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难度,非常不利于空气净化器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空气净化器品牌多达上百种,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对于定价为何如此悬殊,国家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解释,有的产品带显示屏,有的有风机,产品的过滤材料也不同,净化原理也各不相同。有的产品很简单,成本低,但有的成本确实比较高。不过,由于空气净化器产品并不在国家强制认证的产品名单之内,因此并不需要进行功能性认证,通过安全质量认证即可。所以,不少厂家和商家就利用这一点大肆宣传产品的“高科技”,但实际效果怎么样,却难以测定。
据了解,市面上还有100元左右的空气净化器,这样的产品,能不能“净化空气”都很难说,更不用谈吸附粉尘、抑制病菌等作用了。但由于国家标准不完善,消费者也很难判断。相反的是,由于不少低端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常常自诩“甲醛克星”等,致使很多真正具有除甲醛功能的高端产品反而遭受冷遇。
产品结构不断升级 销售渠道多样化
随着市场容量的快速放大,空气净化器产品结构也呈现明显的升级趋势,据相关机构统计,2013年活性炭过滤系统的市场占比较去年同期缩水6.4个百分点,为43.5%,离子过滤系统和触媒过滤系统的空净产品占比分别为36.1%和11.0%,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0个和4.7个百分点。五重以上过滤系统的空气净化器销量同比增幅高达324.8%,四重过滤系统的空净增幅达到155.0%。
除此之外,搭载不同过滤系统的产品对不同过滤层数有所偏重,活性炭过滤系统的空净中,二重以下和四重过滤层数的产品占主流,销量占据整体市场的29.0%和11.9%;三重以上的离子过滤空净占比为34.0%,触媒过滤空净产品大都是四重以上过滤层数,市场占比为7.7%。
渠道方面,空气净化器产品遵循了一般家电产品的发展轨迹。众所周知,家电产品的消费大都呈现一个共同点:从一级市场开始,逐渐向二、三、四级市场蔓延,从城市地区向农村地区蔓延,国内空净市场也是如此。一级市场引领着空气净化器消费的潮流,其销量增速也高达88.3%。不过雾霾情况更为严重的一级市场仍是空气净化器的最大销量市场,增速达到近90%。其中北京、上海两大特级城市2013年空气净化器的销量增速分别为148.3%和68.0%。
除传统渠道外,电商也是空净产品销售渠道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从2013年11月中下旬开始,电商的空气净化器销售就进入了高峰期,销量比上年同期上升680%。据了解,2013年12月3日至9日期间,天猫和淘宝网的空气净化器7天的成交量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910%,且消费群体主要集中于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及苏州等地。
以京东商城为例,京东集团小家电业务部总经理庄佳在去年12月底的室内环境与健康家电研讨会上表示,2013年,有900万用户在京东购买过健康电器,空气净化器销量呈爆发式增长,迅速成为小家电的第一大品类。在第四季度,华东地区空气污染加剧以及连续雾霾促进了空气净化器的爆发式增长。上海地区在2013年12月初的连续雾霾,引发了京东空气净化器在第四季度的销售高潮。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额达到40%以上,相比2012年,环比增长达到420%。2013年,京东空气净化器销售额达到10亿元,零售额同比增长420%,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685%,环比前5日增长110%,呈现爆发式增长。华东和华北地区的空气净化器销售额占到全国销售额的40%以上。其中,上海仓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1500%,环比前5日增长405%。预计2014年,京东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额至少达到30亿元,呈现3倍增长。在消费者品牌选择方面,国外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排名前四的均为国外品牌,占据总销售额的70%。在消费者类型方面,有孩子的家庭更注重空气的质量健康,有孩子的家庭购买空气净化器的渗透率,是没有孩子家庭的2.5倍。
结语
近两年空气净化器产品的畅销,更多的是得益于“雾霾”的笼罩。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在“雾霾”这一噱头过后如何让行业持续发展。不少业内专家也分析,虽然空气净化器产品进入中国已有几年的时间,然而由于消费者消费意识不足,空气净化器市场前期一直比较冷清。虽然这两天借空气质量“危机”,市场得到迅速升温,但要想长期保持市场关注度并不容易。对此,对于致力于要在这一产品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来说,未来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