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建设“过火”部分地区惊现价格战
制冷快报讯:自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颁布以来,国内冷链物流建设进入“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各地冷链物流园的建设更是如日中天。而冷链物流园的建设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探讨。热火朝天的不仅有冷链物流园的建设,也有多个协会、联盟组织的相关会议。
当冷链物流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势头正劲之时,短时间内,大大小小多场有关冷链物流会议的召开,一方面说明国内冷链物流建设进入高峰期的同时,会议相关议题的设置也折射了冷库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冷库价格战苗头初现
“听说雨润的冷库投入使用后,租赁费就降到1块多一吨,明显的要打价格战啊。”西安的一位冻品商户说。
据了解,目前在西安地区最成熟的冻品交易市场为方欣国际食品城,目前其冷库的租赁价格在每吨每天2.8元左右,并且其库位供需处于相对偏紧状态。
西安和生国际食品交易中心此前表示,会于今年9月中旬投入运营。
10月上旬,记者致电该公司副总经理闫颖华,他表示由于制冷设备存在一些问题,开业时间暂时推迟到11月份。而此前同样表示会在9月中旬开业的雨润项目,其相关负责人也解释说:“10月先期开业的只有农产品项目,冷库项目预计会在12月初投入运营。”
知情人士表示,对于西安现有的冷库市场而言,未来市场则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战在所难免。这也让当地不少冻品商户怀有“坐收渔翁之利”之心。
政策要扶持,更要引导
全国各地的冷链物流园建设热潮源于2010年发改委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
各地发改委也纷纷出台具体措施,给予冷链物流园建设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于是在青岛、天津、沈阳、武汉、西安、福州,甚至日照、宜昌这样的二三线城市都开始了冷链物流园的建设工作。
冷链物流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促使中国冷链建设进入“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不少冻品市场的从业者就发出这样的疑问:现有冷库资源尚且存在淡季资源闲置的情形,一大批新冷库的上马是否会引起行业的恶性竞争?
业内人士分析说,鼓励性政策的出台有益于促进行业的发展,但是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引导也尤其关键。软硬件水平亟待提升
严控高耗能项目
新建冷链物流园集中投入使用后,必然会给冷链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是相对于市场运作问题,不少专家则对冷链物流园建设水平表示了担忧。
9月22日,由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举办的“冷库创新建设观摩研讨会”,在北京恒慧通低温仓储有限公司举行。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秘书长刘龙昌介绍说:“在冷链建设高潮期中,突出反映的问题就是,冷库的技术创新运用水平与冷库建设的速度不能成正比,很多新上马的项目依然采取几十年前的冷库建造方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新形势的需求。”
除了在硬件的差距外,国外的同行也指出了中国冷链在软件建设尚需努力之处。谈及最近几年中国冷链建设的热潮,普菲斯亿达总裁麦嘉麟表示:“中国现有的冷链设施相对落后,虽然新建冷库在硬件上有明显提升,但是冷链从业者的意识和态度与国外同行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天津市商业大学物流系主任王侃表示,冷链物流的核心在“控”,其本质是在系统科学和系统控制的体系下,对冷链流程上的资源进行科学整合,追求集约化运营,并在品质与成本约束下,对流程环境进行系统控制。“政府要引导企业采取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严格约束耗能高、工艺落后的冷库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