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暖通空调业挑战更多
因此,电制冷机制造厂必须有自己的研发能力,追踪市场、追踪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动向。特别是由于CFC 问题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开发新一代用氨、用CO2 或用空气等天然冷媒的制冷机已经起步。只有有了自己的研发能力,才能有“造血”功能,才能逐渐创出拥有知识产权的自有品牌。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二流企业出产品,一流企业出技术,而超一流的企业出思想、出规则”。我国电制冷机制造厂虽然不能马上成为“超一流”企业,但借入世的机会把自己发展成一流企业还是完全有可能的。电制冷机制造厂的国有母体也可以通过强强联合,通过上市,通过资本运作和合资等形式,做大蛋糕,扩大自己的份额。入世之后,电制冷机制造厂也可以借合资方的国际品牌效应“借船出海”,把产品或合资企业推到新兴的市场上(如东南亚、东欧和非洲) 。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造业 相对电制冷而言,我国的吸收式制冷机制造业特别是直燃机制造业自主成份较大。几家大企业中虽然有的是合资企业,但技术、工艺和市场基本上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国不但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直燃机市场,而且某些产品的技术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方面,国外直燃机产品并不占优。但由于近年国内经济调整和电力供应紧缺状况相对趋缓等原因,直燃机市场并不乐观。加入WTO 为一些优势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企业不应把目光只局限在国内,而应该到世界大市场去一试身手。但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取得国际市场的入场券。虽然WTO 为我们打破了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但还必须克服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现在大多数制冷机制造企业都通过了ISO 9000 系列标准认证,但这仅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个条件。还应具备安全、节能等诸多国际的甚至是发达国家的质量认证。尤其是环保方面的ISO 14000 标准,国内有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加入WTO 以后,当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价格和技术水平上实在无可挑剔时,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它们自己的工业,唯有祭起环保的大旗。应当说,一个管理有序的企业,通过ISO 14000 系列标准认证并不困难。关键是企业决策层的重视和企业员工的参与。
其次,世界能源结构正在经历重大调整。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在10 年内,天然气将超过煤炭成为世界第二大商品能源。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将会对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直燃机有很大的需求。我国直燃机打入国际市场,此其时矣。 再次,我国有的企业已经通过外贸渠道将直燃机销往国外。中国加入WTO 以后,我国的强势企业可以通过争取外贸自营权扩大出口。更可以通过在纽约、香港上市,在国际上为品牌造势。也可以通过收购国外公司,利用它们的营销网络打入国外制冷机市场的主流圈。甚至可以在国外设厂,贴近新兴市场(例如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东欧和中近东地区) ,利用当地资源,就地生产。实际上,这也是一些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当然,这样做的风险和困难也是很显然的。要到纽约上市,我们的财务制度要与国际接轨,我们的经营必须有很高的透明度。国内某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和营销手段必须根本改变。而最主要的是需要大批有经营头脑的、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 末端产品制造业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风机盘管、金属组合式空调箱、玻璃钢冷却塔、空调风口等产品的大量应用,空调末端产品进入工厂化生产。尽管大量进口、重复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换热器制造和钣金加工设备,但其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属性并未彻底改变。大部分制造厂是乡镇企业,甚至出现了一个镇上有几十家空调厂的奇观。改革开放的20 年间,大浪淘沙。能够发展到现在的基本上是一些经营得当、质量上乘,并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面对WTO,这些中小型末端生产厂所面对的困难远比主机制造厂大。过去可以依仗劳动力成本低和对国内不规范市场运作的熟悉与国外产品竞争。加入WTO 后,国外产品关税降低、技术含量高,将会长驱直入。在国内的外资企业,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也已融入中国市场。 末端制造中小企业只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面对困难,并按以下思路发展,也并非没有机会:
打破地域、乡域观念,实行资产重组,打破“小而全”的格局,实行专业化生产;国内市场目前供大于求,中国加入WTO 以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启动房产市场,促进空调末端产品的需求,但末端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能力过剩,即使房产市场启动,也难以消化,进入WTO 以后,国内市场也会更趋规范;重组后的末端制造业,一定不要忘了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只要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其实还是有很多高附加值的市场空间有待开拓,部分企业也可实现“柔性化”生产,制造有特殊要求的、量体裁衣式的非标产品;传统的营销方式必须改变,企业应建立网站,实现网络营销。 结语 加入WTO,对我国暖通空调行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内很多暖通空调企业还是刚刚开始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暖通空调业由于与能源、环保、高新技术以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已经不再是一个纯技术或单一技术的行业。暖通空调业只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拥有更多的复合型、全球化的人才,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使加入WTO 成为振兴我国暖通空调业的新起点,使我国尽快从世界暖通空调大国转变为世界暖通空调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