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国家电新城呼之欲出
合肥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正在成为承接国内外家电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和中国家电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以合肥市为中心,以500公里为半径,市场圈覆盖人口4亿-5亿,这部分市场在中国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肥正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正在成为承接国内外家电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和中国家电产业重要生产基地。
目前,美菱、荣事达品牌驰名国内外,海尔、美的、三洋、长虹、格力等国内知名家电企业聚集合肥,合肥已成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最为集中的地区,冰箱、洗衣机产量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家用电器拥有全国20%以上的市场份额。
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人才、资源、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家电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提升产业规模,最终把合肥市建设成国内外重要的家电产业基地。
迎接产业转移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合肥市家电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引进生产线创牌、引资重组、承接产业转移三大阶段。近20年来,在本地“美菱”和“荣事达”两大品牌的基础上,引进了海尔、三洋、长虹、华凌、美的、格力等著名家电企业,使家电产业成为合肥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合肥现拥有海尔、美的、格力、长虹、美菱、荣事达、三洋、华凌等8个著名家电品牌,合肥工业前10强中有3家家电企业。目前,合肥市家用电器整体产量位居全国第3位。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合肥市家电产业实现了逆势上扬。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8.89亿元,同比增长98.93%。生产冰箱1048.46万台、洗衣机 640.5万台、彩电220.37万台、空调596.84万台,预计2009年产值将超600亿元。今年10月,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实地考核,正式授予合肥市“中国家电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目前合肥正在成为我国家电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合肥家电产品覆盖面广,形成了以白电为雄厚基础,以黑电为增量重点的格局,并在品牌经营的模式下,带动小家电规模发展。
全面构建产业链打造中国家电城
在家电整机长足发展的同时,合肥市家电配套产业快速发展。以美菱、荣事达、海尔、美的、三洋、长虹、格力为代表的整机企业吸引了以美芝压缩机、广州万宝、宝兰格(广州冷机)、凌达、京东方为代表的多个知名核心配套企业入驻合肥,目前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微波炉的本地配套能力达到70%以上。
特别是近年来,荣事达三洋投资新建的机电产业园将形成年产值150亿元的生产基地;京东方投资175亿元,年产120万片的液晶平板显示器六代线项目,标志着合肥在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日本日立年产150万片大尺寸等离子面板生产线项目落户合肥,正在致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基地。美的年产1000万台冰箱压缩机、宝兰格年产500万台冰箱压缩机、格力年产500万台空调压缩机等项目均已开工生产,形成较强的家电产品关键部件的配套能力。目前合肥家电已构筑了研发—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物流—售后服务的完整家电产业链。
合肥家电发展目标定位于:构筑以“大家电、大流通、大市场”为核心的家电城建设理念,走“以国内市场为主,全面涉足高中低端市场”的发展之路,打造中国家电城。即搭建一个平台(家博会)、创立二个基地(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家电回收基地)、开辟一个专业市场(中西部家电大市场)、搭建三个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仓储中心),整合优势,合理布局,完善家电及配套产业园。依托冰箱、洗衣机品牌及产业优势,加速重点技术开发,进一步引进整机及关键零配件项目,并依据家电消费的趋势渐次发展小家电和厨卫产品。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2012年产值千亿元
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合肥在国内外市场的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品转移,加快配套跟进速度,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合肥市家电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2012年合肥家电产值达到1000亿元,冰箱产量1650万台、洗衣机产量1300万台、空调产量800万台、电视机产量800万台、各类小家电总量达800万台,生产冰箱压缩机1500万台、空调压缩机1000万台、洗衣机电机1000万台、彩电液晶(等离子)显示器面板250万片等核心配套件满足本地主机企业需要,本地配套率达80%以上。根据目前合肥家电产业的发展态势,2010年合肥家电产业有望提前达到1000亿元产值。
为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优势产品转移,早日达到千亿元产值目标,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是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做好合肥家电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规划,并纳入合肥市中长期规划,保障家电产业持续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确定重点投资项目(含家电配套)目录,引导投资,有序发展。
二是加大对国内外家电知名企业招商力度。继续以品牌为基础,加大对国内外家电著名品牌企业招商力度,以提高整机生产能力带动配套业快速增长。
三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加快美菱、荣事达和合肥海尔3个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是以政策促进配套跟进速度。降低配套企业进入门槛,鼓励大企业对配套供应链企业招商,扶持本地企业本地化配套能力。
五是构建家电产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发展。
六是跟踪服务重点项目,确保经济指标的实现。2012年合肥家电项目投资额要达300亿元以上,建立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制度,做好项目落实与服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