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铜价自纪录高点“跳水”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金属铜市场上近期的大幅上涨主要源于投资者对于美元指数的连续下滑和拉丁美洲铜矿工人层出不穷的罢工的炒作。而就在上周四,欧洲央行主席特里谢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暗示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降低。美元指数当即结束超过两个星期的下滑出现反弹,目前市场上投资者对于美元指数继续下跌的预期已大大降低。
而拉丁美洲铜矿工人的罢工在上周四也有一定的缓解,全球第二大铜供应国——秘鲁最大铜矿公司,南方铜业公司的工会领导在上周五也表示工人的罢工已经结束。
分析师认为,利多消息消失后可能会对铜价进行一段时间的打压。JP摩根的分析师Michael Jansen称,“短期内期铜的走势不太乐观,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
近期供应与需求双双回落
宏观经济的走势对金属铜的消费影响非常明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在价格高企以及信贷紧缩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消费已经受到明显的抑制。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今年的前5个月中国进口的未锻造的铜以及铜材为115万吨,比去年减少11.6%;精炼铜进口61.13万吨,同比下降22.25%。由于价格上涨导致的消费疲软,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最新铜库存为36175吨,较前一周增加3774吨。同时,另一大消费国美国的经济也不容乐观,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非农就业人口减少6.2万人,连续第六个月减少,这将可能影响到对金属铜的需求。
金属资讯机构CRU六月份研究报告称,预计2008年上半年全球精铜消费量预计为927.9万吨,同比增长仅0.74%,去年同期的增速则为4.78%。
而就在同时,供应量减少的影响似乎有盖过消费疲软影响的迹象。在六月份以前,大多数的分析师还乐观地认为铜市继续供过于求,完全无需担忧供应。就在最近,市场对于供应的忧虑情绪却不断增加。这从每一次重要产铜国的罢工消息都能引起铜价大幅上涨的现象中可见一斑。
CRU预计2008年上半年全球精铜产量为902.9万吨,同比微增1.59%,去年同期的增速则为4.09%,半年预计将出现25万吨的缺口。
“虽然上周五秘鲁的南方铜业公司工人罢工已经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困扰消失”,长城伟业金属分析师景川表示,近年来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铜矿的储量和品位都在不断下降,因此铜矿需要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不断增长的成本。而罢工则是推动价格上涨的有利因素。此外,工人的权益也可以在罢工中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因此 ,罢工对于矿厂和矿工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这也许可以解释铜矿工人罢工不断发生的原因。就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内,墨西哥、赞比亚和智利的部分铜矿都曾出现罢工,后来秘鲁还出现了全国性的矿业工人罢工。
能源紧张影响未来供应
罢工以及能源紧张将成为影响未来供应的最主要因素,巴莱克资本在今年六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受供应问题激励LME三月期铜可能走高,该组织预估2008年铜平均价格为8328美元/顿,2009年为8200美元/吨。国际铜研究组织(IGSG)在6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12年,全球精炼铜市场需求将增至2,560万吨,产量则只有2300万吨,届时将出现260万吨的供应缺口。
国际铜价在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内异常强劲,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月期铜在上周四触及了8800美元以上的历史高位,但这一成绩瞬间即逝,当日即回落至8600美元上方,上周五继续上演了惊险的“高台跳水”,期价重新回到8500美元以下。LME三月期铜上周五大跌185美元,结算价报8470美元/吨,跌幅超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