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减速:注重规模增长时期结束
家电市场的又一波增长行情结束了,美的过于注重规模增长的时期结束了,转型的时刻到了。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美的快车的驾驶者们终于开始放慢行驶的速度。2011年底,有关美的裁员的消息更令外界瞩目:这家长期持续增长的企业是否被迫进入寒冬?
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美的基于市场变化而有所筹谋的变速计划。早在半年之前,2011年5月初,平日里极少过问公司具体事务的何享健,邀集身边几位高管提出要去走一走市场。过去数年当中,这已成为何享健的一种惯例。就在这一次例行的“走市场”之后,美的集团掌门人,决定一定要让美的发展速度减下来。
过去43年中,美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如无意外,美的很快有望后来居上,超过海尔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白电制造商。在经过过去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规模已经不是问题。
2011年下半年以来,何享健不断在公司内部重申放弃对规模的过分追求,一年前,美的内部还曾经有“上规模”的既定战略,但现在这一目标被取消了——规模增长已不再纳入各事业部的绩效考核。何享健开始频频向美的高管们释放一个信号:减速。
2011年7月22日,在美的集团2011年半年度工作会议上,“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战略转型”被全面提上日程,转型的首要目标为“从注重增长数量转为注重增长质量”。
“我们转型,不是指我们现在碰到危机了,做企业一定要看得长远一点。”2011年11月1日,何享健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强调:“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
让何享健作出转型决策的主要原因是家电行业增长放缓。自从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市场一度成为美的增长的重要引擎,高峰时期,家电下乡产品占美的各事业部收入的半壁江山。但随着家电下乡政策接近尾声,以及过去几年的提前“透支”,农村市场将告别高增长时代。
此外,2011年上半年以来,原材料、人工等经营成本持续增加,汇率波动、物流成本上升,这些外围因素都让何享健对家电市场的未来增长保持谨慎。
美的减速的结果直截了当——2011年上半年,美的电器仍保持着高达40%的增长,但下半年预计只有“个位数增长”。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战略发展部总监栗建伟对《财经》记者表示,“转型是一场巨大的主动的革命。”
12月14日,多家媒体报道了美的集团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对此,美的内部人士表示,人员收缩确是转型的一部分,但没有进行“有量化目标”的裁员,“没有外界传的那么夸张”。
或许,转型的阵痛才刚刚开始。
后千亿时代
2010年,美的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150亿元,千亿大关已过。何享健提出来的新的目标是,到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现在看来这一目标需要再明确。
时至今日,美的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4家产业集团,主要产品包括空调、洗衣机、冰箱等30多种。事实上,美的实际拥有多少产品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事情,用美的内部人士的话来说,“每一天都在增加。”
何享健走过了中国家电业所有的路径选择,过往的每一步大都取得了成效。早在1992年,他推动了美的企业上市,使其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1997年,美的的事业部改制开始,“美的速度”由此启动;2009年,让位给方洪波,在公司治理方面再进一步。
近年来,美的凶猛扩张,不断进入每个有赢利空间的家电产业领域,依靠规模和资本优势,获得市场份额。美的方法并不复杂:在看准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后,通过大规模、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杀入。很少有对手能招架得住美的凶猛攻势,“搅局者”很快成为领导者。
一个被反复提及的例子是,2008年美的进入豆浆机行业,九阳豆浆机已占市场90%以上份额。美的在进入豆浆机行业之初即斥资3亿元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豆浆机生产基地,加之后续持续不断推出的“低价风暴”,美的很快从九阳手中抢走市场份额。与九阳一起成为豆浆机行业的“双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