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节能环保产业抱团发展
【艾肯空调制冷资讯网】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及BOT或准BOT等服务模式,促进节能与环保机制转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球气候变暖、沙尘暴肆虐、水资源污染……全球自然环境恶化已经向人类亮起了红灯。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近日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业协会、企业等23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
据悉,该联盟的成立旨在探索、构建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技术服务产业的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共享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推进相关技术研发以及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为建筑节能和工业节能提供技术支撑及综合服务;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及参与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技术-资本-需求市场”的融通渠道,联合实施先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程,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设定的有关环保与节能目标的实现。
高速发展催生产业联盟
保护环境是保障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关注循环经济、发展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高科技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的亮点。经过1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在环境、能源领域的科技资源占全国的1/4以上,一些自主创新的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2005年初公布的“中关村指数”中,能源、环保产业增速最快,这些产业正在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1-11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企业实现总产值261.7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53.9%。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该领域经济效益指数调整攀升,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经济效益指数远远高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整体水平。除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外,环境保护领域也是发展较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在人力资本指数上优势明显,高于其他技术领域。中关村科技园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污染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响应这一号召,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应运而生。
重点搭建三大服务平台
据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徐云博士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地整合中关村科技园区相关资源进行协同创新,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及BOT或准BOT等服务模式,促进节能与环保机制转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该联盟还充分体现了组织的开放性,除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加盟外,还有来自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几家企业。今后,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会根据不同需求,吸纳相关机构、企业加盟,以共同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确定了重点发展方向。在技术攻关方面,积极开展与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余热余压利用、区域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区域能源系统优化及“四节一环保”,即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环保等相关领域的科技攻关,推广环保与节能成熟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快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为建筑节能和工业节能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此外,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将重点搭建推广应用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节能环保融资平台3个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将开展联盟成员单位有关先进技术与新产品的鉴定、推荐及资讯发布等服务,联合开展先进技术的示范工程,建立“技术-资本-需求市场”的结合渠道,逐步形成一套促进相关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的技术服务体系。信息交流平台主要建设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相关的技术信息与市场信息查询、交流以及交易的平台,有效促进节能和资源节约技术与现实需求结合将为社会各界提供多方位服务。节能环保融资平台将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融资体系。
目前,产业联盟正在成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引擎。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产业联盟总数已近50家,其中大部分联盟的建立都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密切相关,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产业联盟发展的高地。
近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围绕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展开产业联盟建设,先后发起组建了中关村城市污泥无害化产业联盟、中关村清新空气产业联盟和中关村新能源(热泵)技术应用联盟,此次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的成立将与其他联盟一起为北京市经济、环境、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