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者,扬子风
扬子中央空调发展的历程,在我们笔中被如实的记下,并且已经上演到第四季。这个过程,也历经4年时间。从当初的钢筋水泥到如今的现代化厂房,每踏上扬子的土地,都油然而生一种亲切。当我们见到扬子中央空调总经理龚长山时,他还是一贯儒雅的笑容,只是,白发渐渐占据了两鬓的地盘。而刚刚在经过扬子中央空调总工程师陈凌云的办公室时,同样的,他的白发也愈发多了起来。这两位联系着扬子中央空调事业命运的关键人物,在扬子发展的几年内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忧心劳身,为扬子如今能够走上稳健务实的发展道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白发所代表的,正是一个个令人鼓舞的数据,从04年的不到六千万,到06年的两个亿,每年都保持100%的增长。虽然同外资品牌相比较,这个数字只是一个零头,但是对一个2003年刚刚进入到这个市场中的企业来讲,这些数字,是扬子踏上中央空调这一行业,并且能够站稳脚跟的见证。
扬子中央空调总经理 龚长山
同以往一样,今年扬子的发展在龚长山口中强调最多的依然是一份稳健。稳健,一个非常平凡的词语,但一个企业在高飞跃高势头的发展下,能够意识到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并且做到这两个字,那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勇气。扬子,如今正在全心全意赋予这个词语新的生命力。
07新战构
在经历连续三年保持销售100%增长之后。2007年,扬子面对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继续让发动机保持高速运转,还是稍微放缓脚步,让工厂的各项机能跟的上发展的节奏?这是摆在龚长山及全体扬子人面前的抉择。在对市场进行充分研究以及对扬子自身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龚长山和他的团队选择了后者。年初既定年度市场目标的时候,扬子即有意识抑制了增长的速度,从前三季度运行情况来分析,除了九月份销售回款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之外,其他几个月都是按部就班按照既定方针在发展。“我们今年增长的速度保持在30%左右,高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并就增长量来分析,也是比去年有所增加。因此,我们还是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步伐。”扬子放缓市场进攻脚步,对于行业中其他企业的一路高歌猛进,它的稳健能否顺应市场的发展,对于这一点疑问,龚长山如此解释。其实从更深一层次分析,扬子还是更多考虑到整个工厂所能承载的发展速度。
企业的发展,有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表面上辉煌的数据不能够完全代表企业发展的成功。扬子如今还没有达到技术世界领先的地位,甚至在国内也没有达到技术领先。如果一味保持高增长,虽然外表绚丽,但是一定会对市场起到相应的负面作用。2007年,扬子重金引进一个全面预算管理的咨询机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来彻底对扬子进行论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市场管理,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引入扬子,完善生产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这些工作的建立,主要源自于人才的培养建设,同时今年人才建设的重点也着重放在工厂内部,对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都聘请了极富经验的优秀人才。
其实从这个角度出发,扬子并没有放缓进攻的脚步,这是一个软性增长,只是在为几年之后的放量增长做着铺垫,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往往当局者迷,对于行业中很多与扬子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企业,高速度量化目前的销量指标。所幸,扬子拥有龚长山、陈凌云等勤恳务实,着实为企业未来着想的领导,才不至于登上一条危险的高速列车。
产品持续力
除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平缓发展速度,2007年,扬子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增强产品持续力。
2006年,令扬子骄傲的是业内冠予扬子“模块王”称号,扬子正是凭借着高性价比、产品高质量等优势,才获此殊荣。然而,诱人蛋糕不是能够轻松吃下的,一只猎豹打下猎物之后,身边总是有一群鬣狗尾随,稍有不慎便失去到手的猎物。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降低模块机价格,并从各方面来增强产品品质,扬子原先的优势随即变得微不足道。怎么样获得产品的持续力,这不但需要龚长山操心,更重的担子则压在了陈凌云身上。
对于“模块王”称号的威胁,扬子当然不会轻易妥协,不仅仅突出扬子高性价比的优势,并且从三方面凸显扬子模块机的强劲实力。首先,开发出变频模块,顺应市场节能需求,通过目前市场上样板工程的带动,逐渐树立变频模块的市场知名度。其二,加强热回收模块低成本开发,预计两三年内让客户接受这一产品,在今后模块机组阵容中形成高端的拳头产品。第三,常规模块机组中增加产品型号。继去年底推出单机102kW的模块机组之后,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单机56kW模块机组,这款产品将会在08年投入市场,形成直接杀伤力。
拳头产品模块机组让扬子在中央空调市场中显赫一时,但这并不能说明扬子迈入了中央空调主流企业的行列,这仅仅是一个积累,还需要更多产品推出来堆砌这栋高楼。2006年初,扬子提出要将水源热泵产品打造成为第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开发和市场投入,这个目标的雏形已经在7月份显现出来。在此之前,扬子模块机能够占到总销量的35%,但在7月份之后,这个比例有所下降,水源热泵产品短时间内即达到占总销量20%左右。不仅仅是销量的体现,扬子有信心将水源产品打造成第二,甚至于超过模块机成为第一的拳头产品,更主要的是因为水源水环产品阵容的完善以及未来整体市场所具有的潜力。目前,从分体水环到整体水环,从吊柜水环到新风机水环等等,能够向市场提供全系列的水源水环产品,而在国内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企业也没有几家。
在陈凌云的带领下,扬子中央空调研发能力越来越强,并且分为了两个方面的研发系统。首先,是中央空调事业部内部研发部门,主要针对于市场,能够及时触及市场最近信息,从而能够快速而有效针对市场需求而对产品进行细微改稿,从而能够满足各个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其次,扬子集团拥有的研发中心,对扬子未来产品之路更有决定性作用,研发更具前瞻性、领先性的产品。每当新产品开发出来,集团研发部门还能够起到监控和管理的作用,产品必须能够在工厂通过一系列严格检测,并在内部试运行成功之后,才可以投入市场,得到市场较好的反馈即开始生产线的量化生产。扬子力求产品品质的保证,不希望在产品质量方面摔跟头。扬子还很孱弱,难以承受因为产品品质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也充分符合扬子稳健发展的作风。
介乎主流与非主流
“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成为行业的主流品牌!”龚长山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信心。
的确,目前扬子的市场地位很有意思,对于主流企业,有着一定的距离,而且这个距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缩小;而对于行业二三线的非主流品牌,扬子模式也显得的比较另类。美的、海尔、格力、志高、TCL、奥克斯、扬子等品牌都有一个共性,都是从家用空调市场转型而来,美的、海尔、格力已经跻身一流品牌的行列,志高、TCL、奥克斯等品牌通过原有渠道建设,并通过嵌入式机组、风管机组等与家用空调较为相近的产品切入市场,也能够在二三线品牌中获得一席地位。扬子,虽也拥有家用空调事业,却与这些品牌鲜有共同点,完全的是一个中央空调企业,从产品开发、渠道开发等方面都不难看出扬子的这一特性。
模块机、水源水环热泵、蓄冷空调等等都是纯粹意义上的中央空调产品。扬子在组建中央空调事业的时候,只是在征调一部分家用空调技术人员,开始对中央空调产品的摸索,几年来已经形成一套稳定的技术研发系统,这种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因为了解,所以对产品的稳定性能,产品的改进,都能够有非常高的作用。这就是一种积累,切实形成扬子自己的东西。
家用空调渠道对于扬子而言,并不具备可借鉴性,扬子家用空调渠道的中坚力量,几乎全部集中于三四级市场,但对于中央空调行业,不管企业规模如何,都只能从一二级市场开始,所以两者的重叠性很低。因此扬子在渠道推广方面,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由于进入时间较晚,优秀经销商资源基本告罄,但同时也有很多经销商缺乏售前、售中、售后整体方案提供,而这些方面扬子恰恰可以提供,两者互补,到如今扬子麾下已经聚拢了很多核心经销商,年底的经销商大会,也成为了龚长山较为头疼的事情,优秀经销商很多,难以取舍,要一碗水端平着实要费不少功夫。
不难看出,扬子具备了专业性中央空调生产企业的潜力,缺乏的只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一个时间的考验。正如扬子所提出 “效费比最优”的概念,也需要一个让消费者认知以及体验其价值的过程。而当扬子迈入主流企业的阵容时,也就是它厚积薄发的完美体现。
价值与定位
这两年市场环境风起云涌,很多企业“小道消息”不断,人才转换流动,公司战略调整,种种变故让人目不暇接。但是,扬子却很少能够和这些扯上关系,虽然扬子不善于炒作,但是中央空调行业绝对不会遗忘扬子这个企业,这也是扬子一贯沉稳的作风。曾经与扬子上海分公司经理王建军讨论过扬子人才战略的问题,扬子不善于利用雇佣兵行军打仗,每个将领都是扬子出身,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扬子在发展的时候更多的能够站在客户的立场着想,而不是简单为自身利益。龚长山将这个理解为扬子的核心价值,从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客户。扬子不善于歌功,不善于炒作,用最原始的口碑效应让扬子的衣钵能够得以传承,很多客户如今都迈入了“扬子义务宣传员”的行列。
一直以来,扬子都以务实的模式服务市场,做好企业该做的,而不是急功近利追求市场规模,这几年来,扬子发展的速度与企业资源的配合十分默契,而如今的扬子,还将以稳健的步伐再进一步。对于新的企业战略,扬子同样一直将客户利益列为首要位置。2007年对于扬子是一个转折,不光控制发展速度,增强核心产品竞争力,更重要一点就是要将扬子塑造成为一体化的战略模式。产品、服务、工程等都在为这个战略服务,而这个战略最终也是服务于客户,扬子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一个战略成为行业中专业性非常强的企业。龚长山的办公室一直挂着一幅字:“高品质是扬子中央空调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不仅仅是龚长山,也是整个扬子中央空调的座右铭。
扬子中央空调,正在以稳健、务实的态度,在汹涌的市场环境下,被磨砺的棱角分明,逐渐成为一颗奇石屹立于中央空调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