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十大关键词——制冷剂
根据规定,全球将在2030年全面限制R22的使用。寻找R22替代工质,已成为制冷行业最迫切的任务。
12月11日,延期一天后,德班气候大会终于在11日清晨宣布闭幕。此次德班会议未能全部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落实坎昆协议和德班会议成果仍需时日。各方在有关2020年后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上还需要做更多工作。的确,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地球的温度逐年上升,如何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主要任务。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我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关于加速淘汰HCFC的任务,到2013年要将HCFC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冻结在2009年与2010年的平均水平,2015年要淘汰10%用量,2030年全面停止HCFC在新产品中的使用。我国是制冷大国,根据艾肯空调制冷网统计,2011冷冻年度中国家用空调的销售总量为5860万套,中央空调市场的整体容量约为420亿元。据了解,目前制冷行业普遍使用R22制冷剂。该制冷剂不仅对臭氧层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而且温室效应显著。根据规定,全球将在2030年全面限制R22的使用。寻找R22替代工质,已成为制冷行业最迫切的任务。人工合成制冷剂R410A,作为目前最热门的过渡性替代工质,虽然对臭氧层没有明显破坏作用,但仍含有氟元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氟”工质,其引发的温室效应更是与R22不相上下。这就意味着R410A仍将面临二次淘汰。
7月14日,全球首条碳氢制冷剂R290(俗称“丙烷”)分体式空调示范生产线在珠海格力电器正式竣工,并顺利通过中德两国联合专家组的现场验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标志着备受业界关注的R290冷媒空调将正式量产。10月25日,在南京钟山宾馆红枫厅举行的R290冷媒应用及其压缩机技术专题研讨会上,美芝也推出了R290环保冷媒以及采用该冷媒的压缩机。一时间,R290成为了目前为止各方面性能较为理想的环保冷媒。与传统冷媒相比,R290无氯,对臭氧层无破坏,ODP为零;无氟,全球变暖系数(GWP)极低;节能,能够提高压缩机及系统能效比;低碳,采用自然工质,获取更简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R290是较为理想的冷媒,但是在美芝的专题研讨会上,很多专家对于R290冷媒的可燃性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使用的很多制冷剂都不具有可燃性,但是R290冷媒在一定的温度下还是具有可燃性。
当很多国内企业都在研发新冷媒的时候,以压缩机巨头丹佛斯为首的外资企业又开始宣传CO2冷媒。其实CO2冷媒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当人工合成制冷剂出现后才被行业冷漠。而当人们重新开始审视制冷剂的时候,天然工质的应用再一次引起了行业重视。据了解,二氧化碳具有高密度和低粘度,其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良好,并且通过对传热作用的强化,可以弥补其循环不高的缺点。同时二氧化碳环境表现优良、费用低易获取、稳定性好、有利于减小装置体积。最重要的是,其安全无毒,不可燃,这一点比R290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采用二氧化碳为制冷剂也有缺点,二氧化碳高的临界压力和低的临界温度也给它做制冷剂带来了许多难题。无论亚临界循环还是跨临界循环,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运行压力都将高于传统的制冷空调系统,这必然会给系统及部件的设计带来许多新的要求。同时现阶段还存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
目前二氧化碳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空调领域,由于制冷剂排放量大,对环境的危害也大,必须尽早采用对环境无危害的制冷剂;第二方面是热泵热水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放热存在一个相当大的温度滑移,有利于将热水加热到一个更高的温度;第三方面是考虑到二氧化碳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和换热特性,采用它作为复叠制冷循环低温级制冷剂。
随着HCFC淘汰日期的临近,作为能耗大户的空调企业也将加快研发新冷媒的速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新型环保制冷剂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