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节能补贴政策”竟也有大空子可钻?!

2016年01月1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北京局地PM2.5浓度近1000”再次将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拉回人们视野。12月1日早6时,北京淹没在一片灰蒙蒙之中,室外空气有明显的呛鼻味道。一片紫红色,全城陷入重度、严重污染。以至于有网友调侃“北京没了”。

虽然雾霾天着实令人沮丧,但有件事或许对北京人来说有些弥补的意味。今年11月底,正式公布北京版的节能激励补贴政策。新政策自11月30日起开始实施,截止到2018年11月30日终止。

市民购买9种节能减排商品将获得补贴。补贴比例分8%和13%两档,最高额度为800元。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吸油烟机、空气净化器、坐便器产品达到一级能效,补贴价格为实际付款的13%,最高补贴限额800元;产品达到二级能效,补贴价格为实际付款的8%。打折促销活动中所购的补贴产品,按照促销后的实际价格予以补贴。

在家电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政府以财政刺激消费,可谓用心良苦。消费者必然对此政策喜闻乐见。而对于家电行业巨头们而言,这究竟是利好政策还是不忍揭的伤疤?

补贴政策恶化产业环境,优秀企业难以竞争胜出

政府补贴扩大了市场总量,使得利润率低的二三线品牌和低效企业在竞争中得以维持。比如说,2012年四川长虹获得政府补贴超过1.4亿,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却只有7600万。补贴成了差劲企业续命的主要方式。

为无竞争能力企业的续命稻草

2014年家电企业宁波宝洁申请破产调整,震动业界。这家公司在2010年是家电下乡企业,旗下有100多款产品。2013年家电下乡政策一停止,萧条的猛烈出乎意料,这家企业很快陷入资金断流。正常市场上,优秀企业可以竞争方式挤垮或收购弱势企业,弱者无法自强自救,就会被逐出市场。补贴政策保护弱者,阻碍了产业的优化。

政府补贴还容易引发造假骗补

2008家电下乡之后,从消费者到销售网点,再到流通企业,寻租造假连绵不绝。很多销售网点通过伪造和盗用身份信息,虚构销售数量,获得大额补贴。2013年审计署发现,6家知名空调企业骗补将近1亿元,其中就包括格力。格力将骗补归咎于经销商不规范,即便所言是真,也可见补贴确实存在漏洞。

补贴带给企业一时的繁荣,但却要以漫长的寒冬为代价。企业如果患上了政策依赖病,必将失去与同行厮杀的活力。而现今的消费者多数持理性消费姿态,亦不会盲目因为补贴而购买。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