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调业:萧瑟中响起“天籁之音”

2009年04月15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4月5日至7日,第20届“中国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在广州举行。作为亚洲最大并与美国制冷展比肩的制冷空调专业展览会,本届中国制冷展吸引了900多家国内外专业厂商参展,超过4.3万名专业及贸易人士前来采购设备、寻求合作和交流技术信息。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制冷空调行业后,2009年中国制冷展似乎略显低调。三天过后,本届展会主办方之一——中国制冷学会的常务副秘书长邱忠岳用“办得不错”四个字形容这项让他们忙活了相当长时间的重要工作。他说:“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中国制冷展的高质量和高水准,并为参展厂商做了尽心周到的服务。应该说,组织工作是成功的。”

中国制冷展,在低迷经济中应声揭幕

7日中午,少部分厂商开始了撤展前的准备工作。此时,供职于广州某制冷企业的张巍却仍忙于在馆内辗转。对他来说,最后半天与各家厂商接触的时间依旧珍贵。由于入场手续非常简单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展会吸引了不少制冷空调界的专业人士和高等院校人员。张巍说,这种展会能够让自己及时掌握各个厂商的发展现状,了解制冷空调行业的动态信息和具体走向,甚至对于自己未来寻找职位也很关键。

不过,本届中国制冷展的观众数量同比在上海举办的第19届有所回落。主办方几位重要人士对此给了《中国建设报》记者近乎一致的答案:全球经济减速是一方面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本届展会正值清明时节,对于传统观念一向很重的广东及周边观众来说,时间构成了最严重的“冲突”。不少人放弃展会而选择回家祭祀探亲,客观上造成了观众数量下降。采访过程中,部分企业对此颇有微词。堃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东北区销售经理范乃祥表示出不满,他说,广州的人气比起京沪两地“差了不少”,这很让人失望。

主办方认为,虽然人数比往届有所减少,但本届展会观众的整体专业性仍保持了较高水准。展馆内随处可见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专业人士,他们不时向参展商的技术和商务人员了解产品情况,并认真对关注点做着记录。首次来到中国参观行业展会的一位印度工程师告诉《中国建设报》记者,中国制冷展让他“感到惊讶”。他认为,中国的制冷空调产品无论从性能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已经相当出色,这将极大受用于印度这样潜力无限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必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主办方:做好展商的服务工作

“坚定信心,共对危机”,这是本届中国制冷展的重要导向。主办方希冀于通过这样振奋人心的呐喊,帮助各厂商在危难中收获信心。

虽然金融危机的淫威未散,但是900多家企业的积极参与,无疑给中国制冷展的主办方“注射了强心剂”。为此,他们也付出了努力。从了解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需求、制定优惠政策,到深化观众服务工作、加大力度对国内外采购商及行业内最有影响人物的组织工作,再到精心主办各类专题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会,主办方把工作落实到前面,试图与各厂商一并站到抗击金融危机的前沿。

做好服务,是主办方最先定下的基调。他们在积极调研、仔细研究金融危机对制冷空调行业所带来的冲击、认真分析展览组织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果断作出求精、求新以及“实在”服务的决定;致力于推广制冷空调行业的高新产品和技术,不追求展会规模的盲目扩大。与此同时,展会还穿插了十余场行业专题研讨会及技术交流会。虽然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交流会所取得的成效各有不同,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等业内顶尖专家所带来的专题研讨和知识讲授,还是受到不少专业观众的热捧,甚至出现了座无虚席的场面。

参展商:展位规模与实力的“较量”

大多数制冷空调企业的腰包在去年并没有“鼓起来”,然而,面对制冷界的年度“盛宴”,各参展厂商特别是国内知名厂商还是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对于展位的投入,在观众眼中或许更能反映企业的整体实力。既然没有国外品牌的竞争,又需要契合观众心理、达到宣传效果,国内企业纷纷不遗余力地唱好“独角戏”。美的、格力等国内一线企业毫不吝惜地投入巨资,占据展馆最醒目的位置。志高、顿汉布什等企业也不甘示弱,虽然展位面积略小,但是各种宣传招数足以让它们赚足眼球。除了用规模说话,不少企业更重视对产品的深入宣传。美的这次带来完全自主研发的某系列离心机组,得到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潘云钢等诸多专家的认可,让众多海内外客商由衷感叹“中国崛起”的魅力。

三天的时间,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投入,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并不是小数目。不过,一些参展企业仍乐此不彼。烟台顿汉布什工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徐敬玉称,这点投入对于它们来说算不得什么。“我们今年制定了市场销售额50%的增长计划,从第一季度来看已经出色完成。我看好对展会的投入。”他说。

本届展会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莫过于美国四大巨头以及大金、三菱等日本著名品牌的“集体缺席”。志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制冷展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暖通空调展会之一,是诠释最热门产品、最尖端技术和最前沿趋势的绝佳平台。他认为,在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能否参加此类大型展会,将成为检验企业是否稳健发展的“晴雨表”。这个观点获得了不少参展企业的“强烈赞同”。

邱忠岳对此持保留态度,他并不完全支持这些厂商所描述的理由。他表示,国际制冷空调巨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虽然受到一定影响,然而这些巨头总部的银根紧缩政策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仍没有出现真正的曙光之时,这些巨头仍需要严格遵从总部节约开支的指令,但这并不表明它们的地位和实力受损。未来,这些巨头在中国的市场潜力还很大,实力绝对不容小觑。”邱忠岳说。

制冷空调业的曙光究竟还有多远?各界对此说法不一。本届中国制冷展另一家主办方———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的技术部主任彭伯彦的话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专家的观点。他认为,制冷空调行业的“低谷”或将在今年年中度过,萧瑟经济中的“天籁之音”即将唱响,行业发展前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将无限美好。

巨头的缺席似乎并不影响多数企业对中国制冷展的热衷。中国制冷学会副秘书长张萍告诉《中国建设报》记者,截至目前,已有600多家企业预定了下届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制冷展,本届缺席的几家巨头也已有参展的初步意向。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