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为冰箱业洗牌画句号?
2004年01月1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国内冰箱行业又起硝烟。近日被央视评为2003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堪称中国冰箱业产业整合第一人的顾雏军。在合肥齐聚全国1500多名经销商举行“2004科龙美菱经销商年会”。此举再次表明,挟中国冰箱业半壁江山的顾雏军,已在供应链、人力资源、顾客服务、终端促销等方面优势,策划科龙、美菱联手展开节能战、温区战、价格战三大战役,遏制洋品牌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科龙副总裁严友松对外表示,2004年科龙旗下冰箱销量将达到650万台。在全球冰箱业“坐二望一”的格局,不能不让人推测,这会不会是顾氏决意对冰箱业进行大洗牌、图谋全球霸业的信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陆刃波对此评论说:“国产冰箱两大品牌科龙和美菱一年一度的经销商年会,将成为中国冰箱业的晴雨表。”陆刃波甚至认为,顾雏军在会上的声音,“将定下整个行业的基调”。
合肥誓师 三大看点
科龙、美菱合肥誓师,至少在三个方面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第一,出席会议的近1500家经销商,已囊括全国冰箱销量的70%,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冰箱业的未来格局,使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冰箱业一次名副其实的“英雄会”。第二,这次会议现场展出的科龙、容声、美菱、康拜恩四大品牌近200种产品,无疑是中国冰箱业最强大的产品阵容,会场第一次展出的科龙(容声)BCD-209冰箱,更是一道顶级“大菜”——该产品刚与西门子、松下、海尔等世界冰箱巨头同台竞技,夺得由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全球环境基金设立的冰箱业唯一“节能明星大奖”。第三,半年来,科龙、美菱两个盟友展开了一系列的协同作战,但真正的两军会师,完整展示市场优势,还是头一回。
四大品牌 兵分三路
按顾雏军的思路,四大品牌并重、三路出击是2004年冰箱市场攻略的总体法则。
顾氏旗下的科龙、容声、康拜恩和美菱四个冰箱品牌,将组成三个梯队,全面出击。其中科龙主攻高端,与西门子等品牌争夺高档冰箱市场,谓之“血战高端”战略;容声、美菱主攻中高端,与海尔、伊莱克斯等分食绝大部分中高档冰箱市场份额;康拜恩主攻低端,全面拓展县级市场,与“杂牌军”决战,肩负推动行业“洗牌”使命,谓之“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从近年冰箱市场各品牌的表现来看,高端市场做得很成功的品牌,销量难以上去;低端市场发展很快的品牌,其形象又受到影响,因此单品牌战略往往难以首尾兼顾。科龙、美菱等四大品牌三路进发,不仅能对冰箱市场全面覆盖,而且各个品牌市场定位清晰,分工明确。
对“洗牌”推动更为直接的因素,恐怕要数容声、美菱的全面市场协作。这两个昔日的对手,彼此拼抢市场一直很激烈。本次会议披露的容声、美菱营销政策表明,容声与美菱将在产品技术、销售渠道、定价策略、传播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调配,避免彼此竞争;同时容声与美菱又进行联动,在产品、价格、渠道等方面共同与对手实施“精确打击”。
三大战役 内外兼治
据数据资料,冰箱前四大品牌科龙、美菱与海尔、新飞1998年占国内市场份额高达72%,由于其相互竞争,4年间丢失了13%的市场份额,这些份额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洋品牌手里。同时,四大家族之外的所有冰箱企业,其市场份额之和介于30%~40%之间,平均每家年销量不足20万台,最多的不超过50万台,销量小的甚至不足10万台,许多企业活不好,又死不掉。
科龙冰箱营销总监魏五洲、美菱营销总监王海歧介绍说,2004年科龙、美菱冰箱联手,在技术、品质、成本方面已经具备综合优势,完全可以和洋品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小品牌则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2002年,科龙的分立多循环专利技术推出之后,改变了世界冰箱技术的发展方向,牢牢地掌控了多温区冰箱技术的制高点,并引发了“多温区”冰箱热。美菱推出的鲜极生态系列冰箱不仅包含3个温区独立三循环,而且还采用领先的独立生态保鲜系统,在国内首家将纳米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冰箱产品,最大限度地保证食物的新鲜与营养成分。
2003年11月以来,康拜恩冰箱打出“998,康拜恩冰箱搬回家”的口号。尽管科龙一再强调自己是“负责任的企业”,不会主动发起全面的价格战,可明眼人一看便知,冰箱价格跌破千元,不是价格战又是什么?
业内专家分析,温区战比拼的是顾客价值,即所储食物的口感和营养;节能战和价格战比拼的则分别是冰箱的使用成本和购买成本。三管齐下的结果必然是洋品牌回到应有的位置。
整固国内 君临天下
只做中国冰箱市场的状元和探花,显然不是顾雏军进军冰箱业的初衷。否则,顾氏入主科龙后,大可不必又旋风般地收购吉诺尔、上菱、远东阿里斯顿、西泠等4个冰箱企业,使科龙年总产能达600万台。2003年6月顾氏又控股美菱,使顾氏旗下冰箱总的年产能达800万台,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待吉林科龙、华东科龙远景工程全部竣工后,科龙、美菱总的年产能将达1000万台。
2003年8月,科龙、美菱两个盟友举行了全球联合招标采购,一举将原材料成本降低了15%;9月,又进行了双方高管互换;10月,进行了终端联合促销;同时又搭建了技术、服务、信息共享平台……至此,顾雏军数年来所做的一系列纵向和横向整合,已清晰勾画出顾氏的心理版图:做全球制冷业的霸主。
精明的境外投资机构悄悄盯上顾雏军的“制冷航母”。从2003年7月开始,科龙电器在中国香港股市股价一路攀升,不到半年股价最高增幅达150%。这些极具洞察力的战略投资者,从顾雏军的技术、规模和成本等核心优势中嗅出了巨大的投资机会。买股票就是买未来,他们已经看到顾氏“制冷航母”君临天下的未来。
可是,从短期来看,顾氏冰箱阵营要独占五六成国内市场份额,是否必然会压缩海尔、新飞的市场?
对此,科龙集团副总裁严友松解释说,确定2004年650万台的销量目标,依据的是科龙、美菱2003年的冰箱销量基数及较2002年同期的增长幅度;设定目标时并未考虑其他竞争品牌2004年的销量会作何种变化;科龙、美菱联盟并没有刻意“分吃”具体哪个厂家的市场份额。
尽管严友松刻意回避2004年是否会集中力量抢夺对手份额的话题,但是,蛋糕就这么大,科龙、美菱切得大,留给别人的自然就小了。因此不少业内人士猜测,科龙、美菱要完成目标销量,必然探囊其余两大“天王”。
顾雏军刚收购科龙时曾发表感慨:“中国家电业的人每天都睡不塌实,担心别人会不会再降价,担心明天会不会赚不到钱。这种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应该有一个平和规范的商业体系。”2003年年底,顾雏军能睡得着了。“我现在最满意的一件事是,在中国冰箱业,你跳水,我可以看着了;而我要跳水,你不能不跟着跳。但我不会跳水,中国冰箱业靠跳水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顾雏军说,“中国家电业的发展轨迹是由仿制到低质品再到高质品。当前,中国企业才刚刚体会到技术领先的优势滋味,加上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中国的综合优势可以在这个行业里保持10年。”对于成功地把握冰箱业的这个战略机会,顾雏军不无自豪:“我现在至少向大家很成功地说了一个故事,冰箱行业整合后,中国冰箱业已不再害怕WTO。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经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