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大盘点
第一部分 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成本上升起 空调企业涨价减压
“五一”期间,国际市场上铜价大幅上涨,使以铜为原材料的中央空调企业遭受重创,受害者除整机企业外,还包括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空调安装商,以及最终的用户。而国家能效标准的推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众所周知,在暖通制冷领域,铜是空调器及配套产品如蒸发器、冷凝器等的首选用材,铜价的大幅上涨无疑使中央空调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减轻压力,以特灵为代表的一些中央空调企业将价格做了上调。从本刊从市场上了解的信息来看,价格的上涨并没有使这些企业的销量受到影响,这表明在中央空调行业,价格并不是非常敏感的因素。当然,也与这些中央空调厂家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价格上调的幅度不是很大有关。
除提高产品售价,众中央空调企业还通过内部降耗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来消化成本压力。同时,根据各自的产品结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的差异,衍生出了不同的危机策略。很多企业在产品设计、企业运营上狠下功夫,以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在巨大的成本压力面前,尽管有人提出了“铝代铜”的设想,但短期内难以在化工工业上取得突破。空调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品牌的提升上,通过科技创新、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来创造新的市场空间。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生存能力往往取决于其产品的设计能力和企业的运营能力。涨价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在涨价的同时销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家用中央空调市场迅速发展
高档住宅小区、公寓、别墅的迅速发展,为家用中央空调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住宅配备小型中央家用中央空调的项目可谓非常之多。面对迅速壮大的市场空间,众多空调器厂家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角逐。目前,在我国国内生产家用中央空调厂家有几十家,产品和型号都非常丰富,一时间,家用中央空调成为中央空调业新的竞争焦点。
家用中央空调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以生产小型中央空调为主的“家电派”企业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格力、美的两大空调巨头的中央空调销售收入均超过10亿元,接近15亿元。与此同时,他们在市场中的表现也更加出色,海尔独占15个奥运项目,令曾经占据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绝大部分的日本大金、美国开利、约克等品牌也黯然失色。
尽管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对“家电派”企业来说,还必须重视以下一些问题,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首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这就要求我国家用中央空调产品必须具有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气候选择适合的空调形式。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很大,不同地区的人对中央空调的需求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人们收入水平不一样,住宅形式也千差万别,而且生活习惯也不同,因此对家用中央空调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因此,作为中央空调厂家,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不同形式的家用中央空调。
从能源的角度来讲,我国虽然能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很少。由于中央空调在整栋住宅的能耗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这就要求中央空调企业必须注重对节能性产品的研发。一方面提高机组本身的能效比,另一方面要注重能源的综合利用。
再次,由于家用中央空调既有大型中央空调的特点,又有家用空调市场对品牌、价格、促销等方面的要求,而现有的家用中央空调制造商和经销商基本由大型中央空调或家用空调企业和经销商转型而来,这就要求制造商和经销商努力探索适应该市场特点的销售方式。
厂家纷纷扩建生产基地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央空调企业相继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希望通过规模生产来提升其整体实力,并实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2006年3月31日,国祥投资8 800万元人民币,在东莞松山湖建立了生产基地;5月15日,特灵着手扩建太仓生产基地,用来生产从家用中央空调到大型商用空调的系列产品,还在太仓工厂内规划了一条特灵空调压缩机生产线,这意味着特灵将其核心部件的生产迁入中国;6月7日,特灵到成都市进行环境考察,计划在西部地区建立第三家生产工厂,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7月11日,LS迎来了新工厂的竣工庆典,其年生产能力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 000台、螺杆机500台、离心机500台、GHP及各种中央空调末端设备10 000台。9月22日,同方川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一号机在廊坊开发区下线,标志着全球最先进的燃气中央空调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海尔重庆江北工业园区于2006年11月份正式投入生产,同一个月里,开利在成都建立起占地28 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开利成都工厂的建立,不但拉近了他们与广大中国西部客户的距离,而且降低了公司在物流及采购方面的运营成本。
新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的建立,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表明这些厂家在过去的几年里,在销售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毫无疑问,新的生产基地的建立,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作战能力,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同时能向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央空调厂家在扩建新的生产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严忌片面求大求全,使产品供过于求,更严重的是使其资金链断裂,重演中国家用空调市场的悲剧。
节能产品纷纷登台亮相
中央空调的高能耗可谓令人触目惊心,在很多城市,中央空调的用电量已经达到全市总用电量的30%左右,这给各城市的供配电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国家资源日益短缺的大环境下,在2006年度里,很多中央空调纷纷响应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节能产品,下面我们对部分厂家的节能产品进行一下简单介绍:
约克
风冷式冷水机组:采用双压缩机及独立的双冷媒系统设计,部分负荷下降低能耗,大大增强了节能效果。一个系统发生故障时,机组可继续运转。降低启动电流,减少电力投资。另外,排风机采用大风叶、低转速的无级变速风机,可随环境温度调整转速,大大降低机组噪音,同时省电节能。
YT离心式冷水机组:可配置变频驱动器,独特的自适应容量控制将电机变频和导流叶片调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机组的效率,令部分负荷能效比高达0.2kw/ton,机组的年节能可达30%。
麦克维尔
数码变容量多联家用/商用中央空调-MDS:系统可根据冷/热负荷的需求随时实现10%—100%无级调节,相比传统的空调系统以及变频多联等有级调节系统,季节能效比更优秀,大大节省了运行费用。
单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WPS:采用温度相对稳定的地下热源,可以在夏季和冬季为热泵机组提供相对较低的冷凝温度和较高的蒸发温度,机组的性能优于采用空气为放热源的机组。
开利
涡旋式风冷冷水/热泵机组:机组采用专门针对R407C设计的逆流式板式热交换器,并采用了高效的涡旋式双回路,在部分负荷上提高机组效率,降低能耗。
“雷霆”系列螺杆式风冷冷水机组:汇聚了高效螺杆压缩机、第四代低噪声“飞鸟”风扇、电子膨胀阀、满液式蒸发器、直接膨胀式免费取冷等诸多最新科技成果,满负荷制冷系数高达3.2,创造了130至435冷吨风冷产品能效新高。
特灵
分体水源热泵机组:与集中式空调系统相比,水源特泵系统一大优势在于在部分负荷时只需启动机组本身和循环水,不用频繁启停锅炉和冷却塔系统,这样大大节省了能源;而在过渡季节,空调系统中各机组同时供冷和供暖的情况下,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二级压缩与单级经济器结构、独有的降膜式蒸发器和高效传热管与管卡结构,换热效率高。
海尔
全变多联中央空调:采用直流变频压缩机和直流电机,系统采用全变频设计,比采用非直流压缩机的中央空调节能10%。
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变频离心压缩机,部分负荷能效比较高,机组实现了三级压缩和两级增效,在能效比和低噪音值方面都走在行业的前列,同时该产品采用国际公认的环保制冷剂。
清华同方
地源热泵机组:地源热泵通过地理管系统与土壤换热,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土壤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温度恒定,机组运行稳定,比传统空调系统COP值高40%—60%,节能运行费用30%—60%。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从空气中提取能量,消耗少量电能,就可实现冷暖,最大限度节约一次性能源,能效比高达3.38,达到国家二级能效标准。
第二部分 品牌特征
与往年一样,2006年外资品牌的表现依旧十分抢眼,不管在内销还是外销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尤其在出口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大金、约克、开利、麦克维尔等品牌依旧是市场上的中坚力量,占据了市场上的大部分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