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浮出水面家电业争抢新奶酪
2002年10月2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伴随着中国市场的日渐成熟,空调市场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过渡到更加理性的竞争。谁能在理性竞争中赢得先机,谁就会赢得竞争的主动。
市场上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发现机遇的眼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
空调市场裂变中央空调浮出水面
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空调业的迅速发展备受世界家电商的关注。毋庸置疑,中国空调市场不仅是潜力最大的空调市场,更是目前世界消费量最大的市场。中国空调市场所经历的一段相对平稳、快速发展的阶段,为最终中国这一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
市场是不断发展的,各种机型的空调在市场的舞台上经历了它们各自的辉煌阶段。
窗机由于安装方便、速度快,而且价格便宜,20世纪80年代末曾一度畅销中国市场,空调业由此进入名副其实的窗机时代。但10年之后,窗机市场开始迅速下滑。
在窗机走下坡路的同时,壁挂机市场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壁挂机市场容量为1000万台,约占整个空调业的60%以上市场空间。由于它同时集中了空调业的大部分利润空间,壁挂机行业竞争对手云集,国内约有400—600家厂家卷入2001年硝烟弥漫的价格大战。正如世界局部的战争一样,空调业的“局部冲突”使壁挂机厂家苦不堪言。
20世纪90年代初柜机市场开始启动,柜机有着其他空调无可比拟的优势:气派大方、制冷强劲,吸引了不少大面积居室消费者的目光。但它也有着先天的缺陷:占地面积较大。随着房产升温、房价升高,消费者开始掂量是否承受买柜式空调相应带来的面积损失。于是,占地面积少的空调成为消费趋势。
市场中还有另外一个空调消费空间——大型商用机。它虽能让人享受到中央空调带来的温馨和舒适,但它成本昂贵、形体庞大,不仅设计安装极其复杂繁琐,每个房间空调出风口只能一开俱开、一关俱关,极其费电的致命弱点令家庭消费者们望而却步。
消费趋势的变化导致空调市场在2001年迅速裂变,消费者期待着这样一种空调出现:有中央空调柔和送风的舒适,隐形安装不占地,同时又具有节能功能,当然它必须能实现每个房间单独控制,成本价格普通消费者也能接受。
于是中央空调逐步浮出水面。
谁动了中央空调这块诱人奶酪?
中央空调的出现成了家电业一块色香味俱全的新奶酪。
中国有句古话:无限风光在险峰。在利益指挥棒下诞生的中央空调这块奶酪并非唾手可得。怎么动这块奶酪?谁有能力动这块奶酪?
应当承认:国外的中央空调市场启动早于中国,在国外空调市场上,一直有日派和美派两大中央空调派系。其中日派以大金和日立为代表,主要产销多联体(一拖多)和水系统的中央空调;而美派以麦克维尔和约克为代表,主要产销风管机。
在中央空调市场迅速崛起之时,日美两大中央空调派也悄然进入中国市场。由于日美两个派系的中央空调体形庞大,安装复杂,令人咂舌的价格使他们难以脱去“贵族”的外衣而无法让寻常百姓认同。两大派系的中央空调除了普及中央空调的概念之外,并未在中国市场掘到他们的第一桶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的中央空调品牌凭借其原有的技术优势、完善的销售渠道和稳固的售后网络在这一新领域先声夺人,捷足先登。这些品牌的代表一个是在家电业以创新著称的海尔,另一个则是原来在空调业并不显眼的清华同方。
早在1996年海尔就开始涉足中央空调领域,凭借在空调变频技术上的优势,他们迅速在变频一拖多技术领域有了建树。由于变频一拖多空调成本合理,安装相对比较简便,容易和装修结合在一起,很好地适应了消费者的口味,海尔在中国市场上成了多联体(一拖多)派系中央空调的领路人。
清华同方的代表作是水冷系统的户式中央空调,其推出的系列水冷中央空调在市场上也着实风光了一把。
应该说,日美两派与本土中央空调品牌“土洋之争”的结果也是用户选择的结果。海尔变频一拖多与清华同方水系统的家用中央空调脱颖而出源于它最符合目前的消费国情。
中央空调在2002年的市场上开始拥挤和热闹起来。据统计,2002年已开始涉足中央空调业的厂家一下子达到了近60家,大家摩拳擦掌,纷纷想动一下这块新奶酪。
随着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上升,特别是办公用房和商业用房规模的上升,中央空调产品需求总量高速增长。来自中国家电协会的数据称,预计今年中央空调增长率达12%,到2005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需求总量将达200亿元,2010年将更高达350亿元至400亿元。
如此大的蛋糕不仅引得一线品牌觊觎已久,许多二三线品牌也希望分上一杯羹。
首轮洗牌尘埃落定一二三线相得益彰
2001年到2002年,中央空调的品牌集中宣告它的行业探索阶段的结束。就如家用空调市场竞争出了一二三线品牌一样,中央空调的洗牌结果尘埃落定。
一线品牌以海尔和清华同方为代表。海尔作为中国中央空调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2001年已占中央空调行业的46%市场份额,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其2001年推出的氧吧中央空调一举成为全国房地产业的首选。北京一家房地产商说,与海尔合作,其实是三赢:海尔、房地产商、还有用户。
清华同方名声鹊起是与它的电脑分不开的,但聪明的清华同方凭借中央空调在空调业也开始崭露头角。现在国内品牌中,清华同方成了冷水机组中央空调的代表。
二线品牌以日派和美派两大派系的外国品牌为代表。这些品牌拥有在国外开拓市场的经验,是中国中央空调品牌不可忽略的群体。尤其在解决技术难题和空调维护方面,他们显得游刃有余。
但是他们也开始遇到一个难题:要在中国市场立足,就必须要解决本土化的问题。否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三线品牌则是刚刚进入中央空调行业的其他中国品牌。这些品牌实力参差不齐,他们之所以进入这一领域一方面是迫于普通空调行业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跟风而至,认为凡众人轰抢的必为“风水宝地”。
这些品牌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如果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短期内上升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然而中央空调专业化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那些技术上捉襟见肘的企业即使进入这个领域也可能最终空手而归。中央空调需要那些技术过硬、设计能力强劲、有强大售后队伍的企业。大家熟知经济界的经典做法:要有能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的实力和技巧才行。倘若你生产的冰连赤道的人都不感兴趣,谈何发展呢?
--摘自《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