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分户计量 大势所趋
2003年09月09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户采暖用热成为需要花钱购买的消费品,逐渐在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同时按照国家提出的“三个阶段”的节能目标,建设部已将供暖的民用建筑用热表计量收费列入全国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推广政策。供热分户计量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供热分户计量的优点:
(1)、供热分户计量使热用户有了自主性。热作为商品,供暖收费也完全商品化。用不用热,用多少热的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由消费者按供暖的好坏和用热的多少交费,体现了市场消费的合理性。
(2)、供热分户计量节能效果显著。根据已采用供热分户计量建筑节能测试数据表明:采用供热分户计量技术后可节能25%左右。其中在未实现谁用热,谁交费按采暖面积收费的条件下,技术性节能效果只占12%,政策性节能效果占13%。实行热计量收费的经验证明,促使用户自觉节能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实行使用热计量。 (3)、供热分户计量节约大量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供热分户计量的设计方法、计量形式:
供热分户计量的设计方法
(1)双管并联上供上回方式。该系统为传统设计方式,每组散热器前装温控阀,管道采用镀锌或水煤气输送钢管,管道明装,施工方便,造价低,但管道明装影响居室美观,也给室内装修带来困难,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很难受到居民的欢迎。
(2)双管并联下供下回方式。该方式干管需敷设在地面内,每组散热器装温控阀,管道多采用铝塑复合管,造价偏高,管道安装需与土建施工同期进行,专业间需作好配合工作。该方式解决了居室美观的问题,但敷设在地面内的管接件如果漏水维修相当困难。另外,因业主装修地面不慎造成地面下管线渗漏的事屡见不鲜,这就要求物业公司和开发商在业主尚未入住前,把敷设在地面内管线的区域划线区分,在业主办理入住时予以说明,就可以避免装修过程中的人为损坏。
(3)水平单管顺流方式。该方式干管敷设在地面内,相对于双管系统可节省管材,降低投资,入户后总管上安装温控阀,可实现分户计量和室温调节,但无法对单元内每个房间实现自动调节,因此节能效果不明显。地面下管道一般采用铝塑复合管。
(4)水平单管闭合方式。该方式可以实现每个房间的自动调节,其他特点同第三种方式相同。
(5)分配器加散热器方式。
(6)分配器加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地板辐射采暖在有低温热源和地热的情况下更适合分户计量节能设计,此方式不但节能,而且舒适、美观。只是要求建筑层高每层增加6-8厘米。地板辐射采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供暖分户计量形式:
现室内供热系统热计量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在一栋楼或一个门栋的热力入口处安装一块热能表,热用户的每组散热器上安装热分配表,根据热分配表分摊热能表的热量,并依此计算热费。我国现有老住宅的单、双管供热系统宜采用这种形式,因为它对系统改动小,安装费用低。但热分配表难免被用户人为损坏,拆卸以逃避缴纳热费,因此不利于管理。另一种是按户分环,一户一表的热计量形式。这种热计量方式要将室内供热系统设计成双管水平并联或单管水平串联。传统的垂直串、并联供暖系统不能采用这种形式,因为对原有系统改造量太大。它适合在新建住宅中推广使用。这种一户一表的热计量方式既保证了计量的准确性,又简化了计费计算程序,符合我国国情,是今后的推广方向。但分户计量要求每户都要安装一块热表,故初投资较大。
供热分户计量现阶段遇到的几个问题:
1、供热分户计量由于加装热量表、温控阀等必要的设备使新建居住建筑一次性投资增大。
2、改造原有供热系统出现的问题:以前的供热系统在设计供热时根本没有考虑节能和计量问题,供热系统存在着不具备热计量和热调控的固有缺陷。在安装分户计量取得经济效益前,由于要对老系统进行改造,将有很大的投入。另外,要对原有采暖系统进行重新核算,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给老系统改造带来了困难。
3、国家相应的法规、设计规范不健全:由于现在供热收费机制不健全,对于分户计量的热用户不交费处罚上无相关的法律依据。另外,按计量收费供热系统的设计规范不健全,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
4、热用户的商品意识还有待提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集中供热都是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包费制,这种体制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现在随着供热面积的不断扩大,这种体制与市场经济越来越不相适应,将热作为商品进行生产、消费的意识,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有待提高。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冷暖空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