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冷行业面临高速发展期

2004年01月1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就整个制冷行业来说,主要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重要装备,发展到现在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大行业了,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由于制冷产品量大面广,因此,一些问题也就应运而生。 首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制冷行业与国际接轨比较早,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引进技术,建一些合资企业,开始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但从眼下情况来看做得远远不够。比如四川重庆通用机械厂是做离心制冷机最早的生产企业,在国外品牌还没有进入国内市场前,重庆通用机械厂的产品在国内一枝独秀,市场占有率达到55%以上,而现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只有5%。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都不如国外,管理水平也落后于国外,最终导致产品成本高、质量不如国外,产品性能也不比国外强,当然也就无法与国外竞争。这说明,我们引进的东西没能消化吸收。 其次,妄自菲薄,固步自封成为行业通病。有的企业在宣传上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但没有从银行贷款而且银行里面还有存款等等。市场就像是一块蛋糕,你为什么不去借别人的手帮你多拿回来一些呢?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这点成绩如果拿到国际市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第三,应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目前企业高级技工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级技工紧缺怎么办,应该赶紧补上来。因此建议企业,把那些有独特技能的老技工聘请回来,目的不是让他们搞设计,而是让这些老技工带徒弟,这样年轻人不就跟上来了吗。 第四,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差距。国内企业与国外相比在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上还有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不大了,完全可以通过服务等其他手段弥补过来。 第五,在某种程度上,用户也存在过分迷信国外的产品就是比国内的好,这也是因影响国内企业巩固市场的原因。另外,就整个制冷行业而言,产品已经很多了,规格门类也比较齐全,至于该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也是国内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技术篇 上海理工大学制冷研究所教授 蒋能照 企业要把目光放远一点 这几年我们国家整个空调领域发展非常快,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持续增长,尤其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整个空调业的发展。那么,空调的核心技术到底如何?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制冷行业存在这样几种现象:一是压缩机。一提到压缩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的谷轮。 有的企业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甚至直接告诉用户,我们之所以产品质量能够保证,原因是我们采用了谷轮压缩。言外之意,国内的压缩机都不能保证质量,只有采用国外的压缩机才是提升产品质量的标志。 二是制冷阀门。阀门在通用机械行业也算得上是一个大行业,产品遍布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可是在制冷行业国产阀门却难以立足。不信随便问几个制冷行业的厂商,他们都知道丹麦丹佛斯的制冷阀在制冷行业一枝独秀,很少有人能够说出几个国产冷阀生产企业,还有大型离心机用的叶轮也存在上述问题。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在高技术开发方面投入的还不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留不住人才。在科技开发上投入不够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都存在短期行为、立刻见效益的想法,如果投入较高,而且要到5年或10年后才能见到效益,他们就要考虑是否投入的问题了。这方面美国开利做得就比较好,他们研制的新产品都是5年或10年以后市场上才能见到的新产品,而这点我们国内目前还是做不到。 但开利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经营理念上也存在一个误区:在他们眼里美国是老大,应该把一流的产品放在本土销售,而中国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二流的产品放在中国销售就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他们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始时还可以做到一枝独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美国的另外两家:约克、特灵,日本的三洋、三菱重工等也都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为了能争夺一杯羹,他们把一流的产品拿到中国销售,结果导致开利市场份额急剧下滑。后来开利调整了经营理念,又夺回一些市场份额。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市场世界化了,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除了要有一流的产品外,还要有远期开发的长远眼光。 徐州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周锡坤 节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空调的能耗很大,如何将机组的能耗降下来,成为首要问题。目前的空调主要两种功能,要么是夏天制冷供应,要么就是冬天制热取暖,如果再把供应热水的功能加上去就更好了。由于市场上还没有这种产品,根据我们的设想,中央空调冬天供暖夏天供冷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希望能够真正有这种三用机组,但是不用矿物原料,大量回收空调的余热和大自然中的能量,如太阳能、空气里的热量等,这样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三用机组。 目前,这项技术有待开发,我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有真正意义上的三用机为人民造福,这也是符合21世纪节能、环保的主题的。 21世纪以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大大提高,家用商用空调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提高了,但是我们的空调主机都是用空气源、热泵为主。但应该指出,国内的热泵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夏天制冷用户还是比较满意的。对夏热冬暖地区来说,尽管热负荷比寒冷地区相对低,但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形成大量的湿气,供热能量就会大大下降,这是热泵存在的致命弱点。 应用篇 上海同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 范存养 应该把市场规范起来 首先要对建筑面积有限制,不能有钱就造大房子,资源不是每个人的而是大家共同的财富。对于空调技术,这几年没有什么飞跃,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如空气和水的换热设备、送空气的设备几十年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国内空调设备量比较大,但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外把二手技术慷慨地给我们,但高端的技术还在别人手里,我们现在有些企业正在做这些工作,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赶上。 其次,厂商的宣传要宏观一些,从环境能源方面去宣传,不要去迎合一些消费者的心里去宣传,比如说远大,在做宣传上主要抓住环境、燃气等特点去宣传,这是他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李志浩 家用中央空调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在投资额,还是用电量,都是可观的,大约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0%--30%。我国的发展与能源的发展也是同步的,占有能源量的多少,也是我们衡量国民经济地位的问题。 从建筑行业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高潮要到2015年,因此,还有十几年的发展顶峰时期。因此,这是一个呈上升趋势的行业,很有潜质。 目前家用中央空调的生产厂家已经发展到有120家在生产的原因是供大于求,中国工程的特点时往往那一块销售好,比较热,就会一哄而上,因此,家用中央空调也形成了这个局面。就是说家用空调是供大于求,这也是价格压得低的主要原因。但是大家还能从家用中央空调中得到一点利润,由于家用中央空调厂商太多,也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价格也会大幅度下降。 家用空调价格低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制冷行业前十位的大型企业,几乎都介入到家用中央空调领域来了,他们的投资都在几亿元,比一般的空调厂的经济实力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家用中央空行业将要进行新一轮洗牌,产销的局面也将会有所改变。 上海水产大学教授 徐世琼 房地产开发与空调设计同步进行 家用商用中央空调是一种系统设施,而不是像买一台彩电、冰箱那样简单,从产品设计、安装、施工,到维护、保养都很重要。目前,家用中央空调还没有达到广大工薪族也能用的地步,原因是中央空调的能耗比太高,如果厂家在开发产品时,把降低能耗的问题充分考虑进去,让广大工薪阶层买得起、用得起,市场应用前景是非常广泛的。 开发这些产品时一定要与房地产开发和空调产品设计同步进行,如果等到房子盖好了再去考虑这些问题,为时已晚,还会影响用户的装修和使用。如果开发商有远见,能够早一点考虑,我认为还是可行的。 我国规定民营建筑要节能,比现在的技术要节能50%,而50%里的25%要由空调来节省,25%里的12.5%要由建筑上来节省。因此,呼吁房地产开发商要把房子的墙加厚一些,窗子再密闭些。比如德国的住宅,建好后还要在外面贴保温材料,这很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中节能的要求。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中国工业报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