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与日立电化机器有限公司合并
2002年04月0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2002年4月1日,以空调器为主业的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和主营洗衣机的上海日立电化机器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合并,组建新的“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尽管日立对此保持一贯的低调,但是谁都知道,日立家用洗衣机的市场表现不尽人意,这也是它被并入上海日立家用电器的主要原因。
事件的缘由
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和上海日立电化机器有限公司均为上海市工业500强企业,合并后的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接近5000万美元,总投资额达7580万美元,成为集空调器和洗衣机经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家电企业。中日方股东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日立制作所分别持有40%和60%的股份,原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小岛正义继续担任新公司总经理。由于下辖空调器、洗衣机两种产品,新公司在空调机事业部的基础上增设了洗衣机事业部,各事业部下再设置制造、质量、设计、企划等部门。
日立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集团之一,目前其在华投资企业已达26家,涉及电力、家电、半导体、信息等各个领域。就家电而言,历经10年发展,日立已经在上海建成日立(中国)家电中心,除电视机之外的其他家电项目如压缩机、空调器及全自动洗衣机、冰柜等全部在此落户。
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简称SHHA)于1994年成立,以生产、销售空调器为主业,注册资本3078万美元,其中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持有40%股份,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占有60%股份。经过在中国市场的多年开拓,日立空调的规模和利润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至今年产能达50万台,年销售38万台以上,销售额约10个亿。中怡康最近公布的年度空调市场报告表明,2001年度,日立空调以4.59%的全国市场份额位居合资品牌榜首,成为合资品牌空调器进军中国市场的领头羊。
上海日立电化机器有限公司(简称SHEA)成立于1995年,主要经营全自动洗衣机,注册资本1800万美元,出资方及出资比例与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一致。作为出口型企业,上海日立电化机器有限公司年产洗衣机37万台,其中出口量达到全年总销量的70%,并且大部分产品返销日本,至今累计出口创汇超过4100万美元。
重组能否带来希望
关于合并原因,新公司掌门人小岛正义认为:日立空调和洗衣机合并为一,有利于突出日立的整体品牌实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能起到一定的规模效应,可以通过减少成本达到利润的提高。
首先,从生产过程来说,虽然同属白色家电,但空调和洗衣机有着明显的淡旺季差别。空调旺季出现在每年的3月-7月,而洗衣机的旺季则在10月-2月,两者淡旺季正好完全错开。现在两家合并,流水线可以通用,劳动力经过简单培训后能胜任两种产品的操作,“忙”与“闲”的极端状况也不见了。因此,劳动力、设备、时间等资源都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公司的效率和效益自然会相应提高。
其次,合并两家公司有利于增强品牌的整体实力,降低宣传成本,因为空调、洗衣机同属家电产品,品牌延伸效应显著。以往单一产品需要巨额广告投入,重组后则可以减轻品牌宣传投入负担,从而为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条件。
再次,从销售现状来看,目前空调项目已经在全国设立了3家分公司和18个办事处,销售网络较为通畅,而洗衣机当初定位为出口型企业,国内市场也局限于上海,重组后洗衣机项目可以借助空调现有网络顺利进入各大市场,减少了前期的铺市工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最后,就运输、售后服务以及公司后勤而言,两家公司的合并,无疑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在家电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能够尽可能地节约成本,这实际上是利润的变相提高。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和连年的价格大战,对于一些已陷入困境的家电企业来说,重组是惟一出路。但由于中国家电企业征战过久,彼此缺乏合作的诚意,因而国内企业不愿意相互结盟。而日立在“家里”举起合资大旗,显然要容易得多。只是,合并最后是否会带来转机,还得由市场来检验。
——摘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