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巨头:规划全球化战略的时候到了
2004年06月0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最近,空调业掀起了产能扩张的竞赛,巨大的空调工业园区像巨大的蒙古包扣在了空调巨头自己选定的布局点上,有了这些巨大的蒙古包我们就会在全球赢得竞争的胜利吗?从走过类似道路的冰箱、彩电业来看,只有巨大的产能是难以赢得国际竞争的胜利的。
拥有不小的产能,却在备受利润的煎熬。跨国企业的贴身紧逼,也让国内的竞争更显激烈。中国是内需巨大的市场,但是,对比全球的市场容量中国市场仍然不足以支撑中国家电巨头未来的国际化生存,无内不稳,无外不强,还没有“外”的中国巨头急需规划以“内”为基础、以“外”为中心的全球化战略。因为,国际化不是靠巨大的加工能力向外疯狂出口,需要我们的企业用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投资的全球化,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目前的中国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市场,在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走出之前,全球的跨国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我们的企业都面临着严酷的跨国竞争,跨国竞争实际上是不同跨国公司在全球不同区域市场上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特点是跨国公司实际上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跨国公司实际越来越虚化,所谓的虚化,实际上是这些企业用自己企业的专有的知识资源与全球的综合生产要素价格最低的区域去做结合,实际上全球低价格的生产要素环境时刻在出现,出现在什么地方都不关键,只要跨国公司用自己管理驾驭好自己知识资源与低成本的环境的结合就可以在全球的竞争中获胜,当然,伴随这种胜利的是差异化的战略定位。
从目前的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来看,中国的绝大多数产业都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末端,也就是说我们在为产业链的上游在打工,尤其大量的企业都集中在产业链条的同一段位,我们的企业同质化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企业也有了相当时期的积累。
20年多的市场开放与企业发展已经让我们企业具备了导入战略的基本条件,并且也到了战略规划的关键期。
我们在观察美国、日本、韩国跨国公司的时候发现,实际上这些公司起家靠的东西也是低成本的生产要素,靠低价、高质量的产品走遍世界,但他们并不是一直靠的这些东西。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综合生产要素价格很低的地区,再加上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出现了制造业围绕中国市场的产业链的调整,跨国公司纷纷向中国转移制造与研发基地,这一方面对中国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给中国市场送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 其实,全球每一次制造业的转移都会在转移地点产生出全球品牌,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这种全球品牌的产生并不时偶然的,必须有当地企业的主观努力,而不是坐等世界级的品牌就可以自动产生,这里所说的主观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有科学的战略安排,是自己从完全的对低价格生产要素的依赖过渡到靠创新创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将这种竞争优势扩展到全球市场。
中国企业目前在战略的安排上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因为低价格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所谓的比较优势是稍纵即逝,我们应该抓住这种机会,因为全球低价格的生产要素环境随时都有新的角色产生。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我们的企业如果不及时进行战略的规划,没有从全球产业的角度去规划自己未来的竞争道路的话,结果只会有一个:只给跨国公司代工,直到更低价格的生产要素环境出现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就会死在国内,而永远不可能走向世界。因此说,目前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导入战略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一种必须,从我们分析的一系列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看,中国企业所具备的规划战略所具备的条件都非常艰苦,我们也可以预料这种艰苦的竞争环境将挡住许多企业的前进步伐。
信息来源:股市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