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 信息化或成冷链物流方向
2011年06月1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前段时间的高菜价,让物流顿时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把冷链物流的发展推上了政策层面,如今,国内的冷链物流到底发展到了何种地步?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有何差距?这些问题成了第三届中美冷链物流会议上各方探讨的焦点。
6月2日—3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美国驻华大使馆农业贸易处主办的第三届中美冷链物流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中美双方的冷链代表以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代表分析了中美冷链物流存在的差距,更试图寻求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突破。
“冷链物流应走集约化路线”
据相关媒体披露,物流占我国GDP的比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2倍多,物流环节过多被认为是推高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
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冷链物流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认为,流通环节过多是小农经济的必然产物,不同于美国的集约化物流业。
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一方面是因为农产品没有升级,低价值的初级农产品占主要比重,另一方面,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高成本的继承,如油价、交通费和罚款等,“运输和仓储服务自身的收费其实很低”。
他认为,解决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的关键是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产业链,“中国也应该像美国一样走集约化路线。”生产的相对集约是提高农民在流通中的话语权、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途径。
据招商美冷国际业务总裁尼尔莱德介绍,美国的冷链物流最初也是以零售商为主,后来慢慢转变成服务运营商集中服务,美国现在已经形成了全国有规模的生产设施运输企业将冷冻食品全程冷链运输到全国5个地区配送中心然后再送到零售的仓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