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今年空调价格涨跌论背后的产业趋势

2005年03月25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随着空调销售旺季的临近,业界纷纷就2005年度空调销售前景及市场潜力发表看法,而在白色家电产业中最敏感的价格问题又一次成为争论的焦点。苏宁预计今年空调价格上扬的话音未落,国美就放言空调价格会下调10%—30%。

对空调价格涨跌各执一词的业内人士也都有其充足的理由: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营销成本的提高将导致价格上涨,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则将迫使空调厂商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以成本优势在价格战中占得先机;更有观点认为国际市场的反倾销威胁会造成国内出口大户提高产品价格。

然而,依笔者之见,将日益成熟的空调产业的竞争模式简约化为价格涨跌的争论体现了产业观察者没有脱离空调“品牌清洗”的思维窠臼。在产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前的阶段是产业的高收益阶段,也是投资高潮阶段;一旦市场达到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情况,市场必然以规模、技术和品牌力为基准对资本进行筛选,这也就是所谓的“品牌清洗”阶段。近年来的“品牌清洗”为中国空调产业造就了诸如美的、格力、海尔等一线大品牌,同时也保留了许多有潜质的二线品牌,并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的品牌结构和产业资源结构。

品牌结构的合理意味着产业资本分配的合理。对于诸如美的、格力、海尔等产业巨头而言,资本和生产的规模让价格不再是一个致命的竞争工具,没有人会相信这些超级品牌会在几轮的恶性价格竞争中垮掉。此外,这些产业巨头的产品链和品牌力实际上可以抵消降价或者涨价带来的消费心理冲击。合理的价格对于利润规模和产品质量都是很好的保障,价格调整可能更多的是以领导品牌为首的空调制造商应对产业上游或者消费市场即时需要的整体行动,这也体现了成熟市场对于产业资源的配置潜力。虽然我们不能排除个别机型或者品牌的促销式价格调整,但行业性的价格大波动产生的可能性却很小。因此,价格涨跌都不会是主流,空调产业在2005年迎来的将是竞争模式的整合性趋势和消费模式的理性化趋势。

正如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营销总经理王金亮分析的那样,今年的空调市场进入了巨头争雄的阶段,各大超级品牌摊开底牌,力争在市场格局中占得先机,进行以实力为基础的整合竞争。资本和品牌相对集中使空调产业的竞争从产业上端的原材料、成本控制、产能规模逐步转向产业下端的品牌推广、售后服务、渠道效率。此前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上端竞争成为技术水平的竞争,而以价格和广告为核心的下端竞争则被售后服务和品牌力取代。空调产业的竞争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价格不再是竞争的关键词,分销渠道效率和售后服务等下端概念将与产品技术一起成为核心。

价格涨跌争论的退场和竞争模式的嬗变,对于空调产业和消费者而言都是走向成熟的标志,2005年度空调巨人的整合竞争将成为新市场格局的序曲。

2005中国家电开始划分阵营

3月24日,《经济参考报·电器周刊》独家发布了2005中国家电价格走势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家电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中国家电业的高低端阵营将被重新划分,一度热火朝天的价格战也会暂时冷却,家电厂商正在为走出价格竞争的迷阵而寻求新的突破。

2005年年初以来,中国家电市场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被连年的价格战打得精疲力竭的众多企业在微利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压力下开始反思自己无往而不胜的价格利器,特别是被中国残酷的价格战拉下水的跨国品牌,这些世界级的产品在中国卖成了平民价之后,他们的世界级的品质也开始在中国降级。于是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众多的企业挤上了价格的独木桥,而日益壮大的中高层消费群却被忽视了,中国家电市场几乎成了价格没有区隔、产品没有区隔、利润没有区隔、消费层次没有区隔的世界家电的“低地”。目前,这种情况正悄然发生改变,特别是随着一些高端产品的上市,中国家电市场的高端产品线正在形成,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家电市场的产品价格将清晰地出现两个阵营,即高端阵营与低端阵营,中间阵营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弱,中国家电业将进入一个高、低端阵营划分的关键时刻。

信息来源:中国企业报 邬涛 韩丹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