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2009年05月07 00:00:00 来源:中国制冷空调技术网

摘要: 围绕商用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中存在的全热交换器选择、外机容量的确定、冷媒管长的修正、系统施工安装控制等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可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即通常称作的商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因其变频技术的应用、超长冷媒管设计、多元化内机形式、高可靠的设备、简捷的系统设计、人性化的系统控制,以及不断下降的设备投资而为社会所青睐,为暖通设计师所认可,并在办公、商业类等建筑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在大量涌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在此提出愿与同行商榷。

1新风全热交换器的选择

在商用多联机空调系统中配以全热交换器,让室外新风在全热交换器中通过与室内排风的热湿交换,回收排风中能量,为新风预冷或予热。这种做法在补充了室内新鲜空气同时,又排出了室内废气,而且还节省了能耗,是建筑节能和环保的和谐组合。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不具冷源的换热设备,受换热效率的限制,处理后的新风参数无法达到室内状态,仍对室内形成负荷。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决定了送入室内新风的状态,也直接影响了空调内机容量的配置。表1参数摘自市场上几种有代表性的全热交换器品牌资料。

表1.

品牌

风量

D公司

T公司

H公司

Z公司

η热焓%

η冷焓%

η热焓%

η冷焓%

η热焓%

η冷焓%

η热焓%

η冷焓%

800m3/h

61

59

69

63

60~66

37~46

75

未提供

1000m3/h

67

65

68

63

63~67

42~49

75

未提供

2000m3/h

68

65

72

62

67~69

50~53

75

未提供

表中数据看出,不同品牌全热交换器冬季热焓效率均大于60%,可以满足新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5.3.14条的“交换器的热回收效率不低于60%”的要求,而夏季冷焓效率品牌间则相差悬殊,冷焓效率低于热焓效率,且有的厂家不提供冷焓效率参数。笔者发现我省部分采用多联机加全热交换器处理新风的工程,使用中发现室内温度高,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究其原因或是用显热交换器(只有显热效率)充全热交换器;或是设计者概念模糊,确定新风参数时错把热焓效率当冷焓效率,导致新风经热交换器后的状态不理想、空调设备冷凝压力过高、内机因承担了额外新风负荷而出现冷量不够。

经全热交换器处理后新风参数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新风温度:ta=tw-ηt(tw-tn)新风焓:ha=hw-ηi(hw-hn)

其对室内的形成的单位冷负荷为:qoa=ha-hn,nw/kg

式中:tw室外空气干球温度℃hw室外空气焓kj/kg

tn室内空气干球温度℃hn室内空气焓kj/kg

ηt全热交换器显热交换效率% ηi全热交换器冷焓交换效率%

显然对以夏季空调负荷为主的工程,设计者应用全热交换器冷焓交换效率计算新风处理后状态,以便掌握余下新风负荷,正确确定空调内机的容量;同时设计者还要把要求的冷焓效率参数在设计文件中予以特别说明,确保购置的全热交换器符合设计要求。在新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对什么情况下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额定热交换效率均有限定,但遗憾对冷焓效率则未明确。

通常全热交换器的热湿交换滤芯材料使用寿命为40000小时,如按180天/年使用计算,大致使用寿命10年。为保证全热交换器高效、稳持久工作,全热交换器入口应安装空气过滤器,避免吸入空气灰尘吸附在滤芯上,使全热交换器效率下降,使用中还应定期清洗空气滤网。对此在设计说明中也应给予特别交待。

2外机容量的确定

随着人们对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青睐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近两年多联机厂家又推出了容量更大、允许冷媒管更长的多联机系统,单套机容量从84kw(30匹)增加到135kw(48匹),冷媒管长度从120米增加到150米,允许最多连接内机的台数也不断增加。单套容量的扩大、冷媒管长的增加,进一步方便了设计者选型,也增强了多联机空调系统在激烈市场中的竞争力;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工程从以前的几千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几万平方米、甚至还出现了几十万平方米的工程。在强调建筑节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设计者应如何评价、应对这种趋势?

表2反映某品牌多联机采用R410A时对应同一工况、不同容量外机COP的变化。

表2.

外机容量

28kw

(10匹)

45kw

(16匹)

56kw

(20匹)

73kw

(26匹)

85kw

(30匹)

101kw

(36匹)

113kw

(40匹)

130kw

(46匹)

135kw

(48匹)

消耗功率(kw)

8.01

15.6

16

24

29.4

32

37.4

45.4

48

Cop值

3.50

2.88

3.50

3.04

2.89

3.15

3.02

2.86

2.81

平均Cop值

3.50

3.19

2.97

3.08

2.84

分析上表知道,随着外机容量增加,COP呈下降趋势。如以10匹为基数,不同容量段其平均COP分别下降了8.86%、15.14%、12%、18%,上述变化大趋势对采用R22和R407冷媒的多联机空调系统也是一样的。究其原因在于随着多联机容量增大、内机台数增加、冷媒管路增长,为保证系统冷媒液体的回流、液态制冷剂的闪发、润滑油的回收及运行的稳定,系统必然要增加辅助回路和控制部件,致使系统更为复杂,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最优化匹配更为困难,同时伴随着管路增长、系统阻力加大,压缩机能耗上升,系统COP值自然相应下降。虽然在新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尚无多联机空调系统应用的相关限定,但根据多联机空调设备的特点,从建筑节能和增强空调系统可靠性的角度考虑,笔者建议设计者应理智、科学地对待市场的变化,适当控制使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的规模,慎重采用大容量(大匹数)多联机组合的系统,不可盲目追求多联机的大容量、大系统。

3冷媒管长的修正

关于这个问题在许多同仁的文章中多有论述,可笔者发现还是有部分的设计者不重视、或因计算过程烦琐、或因厂家未提供相应技术资料,而仍然忽视这问题。多联机空调设备看似普通的家用单元式机组,商家为宣传其简便性也往往片面强调其单元性。多联机系统是由一台或数台空调外机带上许许多多的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路将制冷压缩机、室内外换热器、节能装置和其它辅助部件及自控调节模块连接而成,依靠冷媒流动进行冷量转换和传输的一个庞大闭式管网系统,必须通过系统各部分的良好匹配才可发挥出设备的性能,而在这过程中冷媒管的敷设长度成了系统的一个重要偶合因素。目前所有品牌多联机样本上额定冷量对应的冷媒管均为高差0米、管长5米,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差甚远。下面以某工程单层平面管长30米、最小高差10米为例,其对应不同长度空调内机冷量修正系数查相关样本资料后汇总见表3(冷媒R22、内机处于下方)。

表3.

高差m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等效管长m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修正系数

0.94

0.92

0.90

0.88

0.84

0.82

0.78

0.76

上表头尾栏系数相差0.18,也就意味同型号内机在建筑中虽然布置平面方位相同,但由于所处的层数不同,实际运行冷量要相差19.15%。为达到同样出力,原本配置额定冷量4.5kw内机,则在冷媒管长最不利房间就得改为5.6kw。设计者往往注意了对内机容量系数超100%时的调整,而忽视了冷媒管长和高差的调整。我们可以把前者理解为是冷媒管超长后对系统所有内机的共性调整,而后者是对系统个别内机个性调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对因冷媒管过长、管道阻力增加,冷媒供液不足予以合理的补偿。当然内机容量系数和冷媒管长的修正,累计到一定程度也可能引起外机的调整,从而构成系统的最优匹配。

4强化对系统施工安装的控制

多联机空调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其最终运行效果不仅取决于设备,它也与冷媒管的安装、冷剂的灌注、系统的调试等安装因素密不可分。目前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往往由供货商负责施工安装,队伍素质良莠不分;国家又暂无相应的安装质量标准;设计施工说明往往重系统介绍,而忽视安装要求;施工监理缺乏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施工要求指导。面对这种主观水平不高、客观无据可依的尴尴局面,为确保工程施工安装质量,更需要设计者能强化对系统安装施工质量的指导和要求。结合工程设计实践笔者建议设计说明中应特别注意:

加强防冷媒渗漏措施。多联机系统冷媒渗漏问题,长期以来是业内人士最为头痛、也是商家和施工单位最为避讳的问题。由于系统工作压力高(R22近19Mpa,R407C为2.0Mpa ,R410A为3.1Mpa),内机台数多,冷媒管线长、焊接点多、铜管质量不稳定,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均为系统冷媒泄漏留下隐患;而冷媒无色无味,又多为暗管敷设,也增加了防渗漏难度。目前市场灌注R22冷媒价格约25元/kg,R410A冷媒约130元/kg,使用不到一年半载系统冷媒跑光的工程时有发现。重新灌注冷媒少则花费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为了减少冷媒的泄漏,设计说明应明确冷媒管壁厚。目前国家相关设计施工规范对多联机系统冷媒管壁厚尚无约定,工程中往往任由施工单位随意确定。建议设计可暂按《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和《实用金属材料手册》中铜管的壁厚,详表4。也可参考日本JIS版标准规定的冷媒铜管壁厚,详表5。

公称直径mm

10

13

15

20

25

32

38

50

外径X壁厚mm

12x1

16x1.5

18x1.5

24x1.5

28x1.5

36x2

45x2.5

5x2.5

管重kg/m

0.307

0.608

0.692

0.943

1.111

1.9

2.968

3.668

详表4

表5.JIS标准规定(R22)

外径mm

φ9.5

φ12.7

φ15.9

φ19.1

φ22.2

φ25.4

φ31.8

φ38.1

φ44.5

φ50.8

壁厚mm

0.8

1.0

1.0

1.2

1.2

1.4

1.6

1.8

2.0

2.2

注:冷媒R407C和R410A壁厚则相应提高一档。

冷媒管径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济、压力降、回油三大因素,应维持合适的压缩机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以保证系统高效低耗;应控制冷媒管吸气管径,维持最低气流速度,确保系统回油。

应合理布置冷媒管,尽可能缩短管路,减少弯头,避免过大的管道压力损失。冷媒液体管道不得向上安装成“∩”形,形成气蘘;冷媒气体管道不得向下安装成“∪”,形成液蘘;铜管应采用套管式焊接,禁止采用对接;焊接时应充干燥的氮气保护,防止管材氧化;冷媒管并列敷设应冷上热下,管道穿墙或楼板处应设套管,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吹污、严密性实验、捡漏、调试标准应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气密性、负压试验和检漏程序可以参照我国《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01中标准或按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对室外机应采取减震、降噪措施。

5结束语

多联机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系统,但正因为年轻、充满活力,有很好的市场前途,但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设计者给以更多的关心、指导;也需要规范的施工、科学的监理、完善的管理,只有这样让她很好地服务我们社会。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