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编制组成立
2008年12月24日,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于北京世纪国建宾馆顺利召开。标准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主要领导,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领导、编制组全体成员以及该标准顾问组部分成员共64人出席了会议。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林海燕副院长代表主编单位讲话,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会表示感谢,强调了本标准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互动关系,明确了本标准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影响力和暖通空调系统对建筑节能的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王志宏司长发表讲话,王司长首先感谢与会各位专家对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的长期支持,其次强调充分认识本标准编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标准要协调好“节能、安全、环保、健康”的关系,提出了标准与建筑节能如何协调的问题、标准与热计量如何协调的问题、标准与大型公建节能如何协调的问题。王司长还强调本标准应对新技术进行分析甄别、总结归纳并且对符合我国目前现状的新技术进行推广使用,要注意吸收美国、欧洲、日本暖通空调与室内环境的相关理念和方法。王司长对编制组提出具体要求:标准的编制应发扬“ 技术民主,协商一致,共同确认”的原则,本标准应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要求,顾问组应该做到“参与过程,把握要点”,发挥更大作用。
顾问组专家吴元炜、陆耀庆、李志浩、江亿依次发言,各位顾问组专家强调了标准的重要性、科学性、先进性;指出标准编制一定要以指导实际工程为目的,在规范编制过程中,条文的制定应注意对实际工程资金投入的影响;要求编制组编写过程应做到“格式规范,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用词简明,规定明确”;要求编制组成员要注意工作时间的保证、工作质量的保证,处理好“时间、质量、效率”的关系;要求参编企业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积极发挥作用,注意产品与系统的关系;指出目前我国暖通空调行业发展快,该规范要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满足国内技术发展的需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王果英处长分析建筑节能与“保增长、调结构”的关系,强调了标准对“保增长、调结构”的约束指导作用,希望标准顾问组能对标准的各个环节提供支持,并对标准编制组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最后,王果英处长代表主管部门宣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编制组成立并宣读标准编制组成员名单。
在标准编制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徐伟院长首先感谢建设部标准定额司领导和顾问组专家的出席,希望顾问组能给标准编制更多的建议和指导。
徐伟详细介绍标准立项的背景、逐一解释了标准的编制6项基本原则,即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以生产、建设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成果为依据;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积极吸收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发扬技术民主,协商一致,共同确认;与现行标准有效协调。特别就如何与节能标准、产品标准以及其他标准相互协调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说明。
徐伟还介绍了该标准的主要章节目录及拟设置的编写内容,分析了标准的主要技术难点,提出了需要调查研究的主要专题。
经过编写组认真、细致的讨论,确定了《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编制大纲与分工,通过了编制组织方式及工作进度计划。在第一次编制工作会议上,编制组还就当前存在的、急需在标准编制中解决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确定了完成本标准需要调查研究的主要专题以及各专题的参加单位。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采用动态管理方式,每章节设召集人1 名,负责该章节的内容协调及本章节技术交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每章设联系人2名,为各位编委提供信息及服务,并负责稿件汇总。编制过程中,要求初稿尽可能保存完整信息以便后续讨论,编写交流以各章小组讨论为主。编制组计划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至少召开五次全体会议讨论初稿、修改稿、送审稿,各章小组视编制情况以小讨论会的形式进行编写交流,也可将讨论会挂靠到行业的其它会议中。
目前,行业对本标准非常期待,急需标准的早日出台,同时,各编写组成员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编写组确定在2009年6月1日完成标准的初稿编制任务,2010年6月完成报批稿。
各参编单位均表示,虽标准编制时间紧、任务重,但都将集中精力投入编写,以确保本标准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