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涨看跌口水仗拉开空调旺季序幕

2005年03月2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随着本周大中电器宣布今年空调价格将“只涨不跌”,京城三家连锁巨头都已经公布了自己预测的2005年空调价格走势。与往年众口一词誓言降价不同,今年家电连锁巨头激辩空调价格涨与跌,且三种声音立场鲜明,观点迥异,让消费者莫衷一是。但不管怎样,这都是商家预热市场的举动。空调旺季已经在热闹的口水仗中徐徐拉开序幕。

渠道:白皮书表态两涨两跌

3月6日,苏宁电器率先发表空调白皮书预测:2005年空调涨价11%,平均单价涨220元。原因主要是新能效制度的推行和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两天后,国美发表2005空调流行趋势:空调整体价格将下跌10%-30%.此后不久,正向全国市场进军、下月将在北京开店的上海家电连锁巨头永乐也抛出白皮书,断定今年国内空调销量将出现负增长,倒退10%左右,价格走势会前抑后扬,上半年跌幅达15%,下半年则小幅上扬。

本周,北京本地家电连锁巨头大中电器发出力挺苏宁的涨价宣言。

至此,全国家电连锁最著名的四家企业刚好形成了“两涨两跌”的对峙局面。

专家:价格涨跌与原材料无关

渠道白皮书受自身利益驱动,出现了较大分歧。因此中立的专家声音相对客观得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的观点具有很大代表性。陆刃波认为,不管空调价格涨还是跌,原材料价格上涨都不应该作为价格上涨的理由。如果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空调价格上涨,那么汽车这样的钢材用量大户更有理由涨价。但事实上,奥迪的几款车型不久前刚刚大幅降价。

陆刃波认为,大型空调企业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消化成本上涨压力。事实上,商品的理论价格是由原料成本、生产管理成本和商业流通成本构成的。对空调产品来说,今年确实有涨价的压力,但原材料成本一般只占到销售价格的50%左右,并不是惟一的成本因素。另外还有管理成本和商业成本所涵盖的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广告成本和厂家、商家、服务方的利润等所构成。

以1.5匹的冷暖空调为例,市场售价通常在2000元左右,事实上压缩机钢材、塑料、镀锌板、铜等原材料的成本只在1000元左右,另外是厂家的人员、研发、管理、广告成本和商家的物流、人员、场地费用,空调安装营运费用。厂家还可以通过压缩其他费用的方式来缓解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原材料的成本是刚性的,但是管理成本是具有弹性的。

厂家:不愿做涨价出头鸟

相对于渠道的直言不讳,空调生产厂家要谨慎得多。一方面面临强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强大的同业竞争压力。两种压力之下,厂家多数出言谨慎。

科龙空调表示价格不会上涨。科龙准备将能效新国标作为推广自己主打产品的契机,开展市场推广活动,将市场价格拉下一大截。

空调新军TCL北京区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随着产能进一步扩大,各项成本会迅速摊薄。TCL空调今年的价格策略肯定是继续下降,但高端产品可能会有所不同。

由于企业规模和管理成效的不同,一些空调制造商出于扩大市场份额的考虑,短期内不会提高产品的价格。在这样的局面下,哪个厂家先提高价格,就必须要承担市场份额萎缩、库存加大的压力,甚至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空调业去年是洗牌年,今年就应该是摊牌年,谁轻易涨价,谁就最可能被残酷的市场踢出局。

家电行业的自娱自乐

为什么跳出来公开预测空调涨跌的都是渠道而没有生产厂家呢?其实这本身也就是预测的意义所在——表明自己是价格话语权的拥有者。

仅依据原材料涨价和新国标实施,得出空调会涨价好像片面了些,毕竟空调市场已经是明显的买方市场。

但是苏宁大中抛出“涨价说”,无疑会诱导消费者提前购买,同时也有改善厂商合作关系的深层含义。

而国美、永乐的“降价说”就更加值得商榷了。在空调行业连续多年降价的基础上再降10%-30%.业界都知道,再大的订单也不可能支撑降价的幅度。即使是独家买断档次相对较低的机型,也绝对优惠不到10%.而家电连锁的要求是资金周转特别快,哪个连锁企业如果下了100亿的单子并提前打款,它的资金链早就断了好几次了,再怎么上市都没用。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连锁业涉足制造,而到目前,连锁业涉足制造只有失败的案例。

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约束力的白皮书更像是家电行业的自娱自乐。无论涨也好,跌也罢,对渠道来讲,说说而已,根本不用负任何责任。反正消费者也不会去和去年的价格作对比。赵燕平

信息来源:新京报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