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装备发展之路很值得光伏企业借鉴
由于光伏组件种类不同,企业成本控制不同,因而销售价也不同。
在系统集成方面更是各显其能,成本相差很大。以今年企业平均成本价格来估算,非晶薄膜电池生产成本今年可控制在5.50元,销售价可在6.30元以内,明年计划将组件成本降至4.80元以下,2013年要降至3.80元(含税)。
系统建设上,不少企业在国内有单独建设和与电力公司合作建设光伏电站项目的实践经验,在国外也参与了多个电站建设项目,另外使用水泥立柱制作的支架,不仅牢固、耐侵蚀,而且最关键的是成本低,每瓦支架成本可在1.50元以内,与晶硅组件支架成本相近,这弥补了薄膜组件转换率较低导致支架成本增加的缺陷。组件和支架成本的有效控制,为系统成本降到1000万元/兆瓦创造了条件。2013年薄膜组件销售价将控制在4.50元以内,整个地面电站系统可降至9元/瓦以下,回收期也可从目前的12年降到8年。
不过,现在仍有很多公司对非晶薄膜电池的性能有怀疑。其实,非晶薄膜电池已有50年历史,安装近30年的发电经验。电池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企业生产组件的品质好不好。打个比方说,一家企业在欧洲和东南亚已成功建设了20多个兆瓦级项目,同时,组件前五年由公司提供质保,后20年由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给予质量承保,组件如有问题由保险公司赔偿。
因此,应对1元电价的挑战,更需要企业自身努力,在降低成本上狠下功夫。风电装备发展之路很值得光伏企业借鉴。10年前,1兆瓦进口风机需3000多万,而现在国产的只有500万,降低了80%。风电投入逐年降低的例子,生动说明光伏发电成本仍有降本空间。另外,如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专家也表示,要加大薄膜电池技术水平研发和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创新,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