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制冷产业东山再起 产业工人的价值

2012年10月1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从巩县兵工厂到富士康,再到民权制冷产业的东山再起,都充分证明了一点:产业工人的价值需要得到肯定。

最近比较热闹。一方面是富士康员工和新飞电器员工相继罢工,一方面是民权制冷业重新崛起。

有人问我怎么看待这种热闹。

我没有做非黑即白论断,而是从产业工人的角度,看到有趣的另一面:产业工人的价值需要得到肯定。

从巩县兵工厂到富士康

先从巩县兵工厂说起。

1915年,袁世凯委任陆军中将蒋廷梓为总务处长,负责策划兵工厂的选址和建设。最后选址河南巩县(今巩义市)。

1918年,当时的陆军部调汉阳兵工厂熟手200名参与筹建巩县兵工厂。建成后,和上海、金陵、汉阳三大兵工厂并称中国“四大兵工基地”。

不过,袁世凯并没有看到巩县兵工厂建成,于1916年6月亡故。

袁死后,兵工厂成了香饽饽,在各路军阀间流转。直到1930年,蒋介石占领巩县,该厂从此隶属南京国民政府,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孝义兵工厂”。

在巩县的20多年间,兵工厂制造的机关枪、步枪、迫击炮、开花弹等20多种武器均应用于实战。其中“中正式”步骑枪,甚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仍在使用。

抗战爆发后,兵工厂从巩县迁走,而遗留在巩县的四千多名产业工人,为当地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50年后,巩义市(即巩县)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5年位居河南省县(市)首位,并连续多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名列第39位。如今,在所有对其工业经济崛起的探究中,总要溯源到巩县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造福了一个地方,而富士康则影响了一大批青年。

富士康在郑州有三个工厂,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在新郑市孟庄镇。2010年9月16日,富士康在新郑孟庄镇奠基开工。

富士康从周边选调、招募、培训了十多万名产业技术工人,建立起庞大的智能手机产业制造队伍。

两年后,当地越来越多的劳力,选择了富士康,不愿意种枣了。

新郑市孟庄镇是新郑红枣的主产区,现有枣林7.2万亩,枣树190多万株,年产红枣1500万公斤,培育有“好想你”、“枣之礼”等知名品牌。

富士康没来之前,当地人主要从事红枣产业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甚至,整个孟庄镇人都在经营整个新疆的枣。他们采购新疆枣,然后再装进自己的包装,就成了新郑红枣。

现在,富士康已经让红枣产业失掉主导力。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随着青年一代从田地里走出来,将提高农业机械化,并为未来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做准备。

在这个秋收季节,我经常在河南的乡村公路上看到机械剥玉米的景象。收获的玉米被铲到机器里,先剥掉外皮,再放到另一个机器里过一遍,就被剥成一粒粒的玉米籽。

产业工人的价值

富士康来河南两年,其大规模招工和高薪招工,造成多个行业员工流失。以服务业为例,2012年2月,饭店行业普遍缺人,不得不打出“管吃住,月薪2200元”的条件。即使如此,依然缺人。

不仅如此,富士康还在河南高校开设为其定向输送员工的专班。甚至有学校强行要求学生毕业后先到富士康实习。

尽管富士康会因为员工罢工而遭到非议。但是,富士康的社会价值将不容质疑:它为社会培训了一大批产业工人。

未来,随着富士康大规模采用工业机器人,必然会减少对劳力的需求。但是,这些经过富士康培训的工人,却不会消失,反而会转化为电子产业工人,继续释放其价值。

以民权冷谷的东山再起为例,恰好证明了产业工人的价值。

20年前的冰熊电器,是中国第三大制冷家电或设备制造商,是河南最早的上市公司。其虽然在2000年后被市场淘汰出局,并陷落于长达5年的重组、变卖资产魔咒,但留下了成熟的产业工人和配套资源体系。

20年后,民权冷谷梦再起,就得益于当年败落之后的产业工人。

今天的民权“冷谷”已经东山再起。沿民权县兴业大道两侧,以香雪海、万宝、华美-冰熊、达能、飞龙为代表的家电制造商或配件商,已先期完成进驻或投产。

2010年以来,其先后成功引进了制冷企业32家,整机装配厂家13个,制冷配件厂家18个。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拥有各种冰箱、冷柜达400万台及冷藏车8000台的生产能力,冷藏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同行业35%,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10月初,山东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又“锦上添花”,在民权县将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制冷工业园,设计年产能规模500万台节能环保冷柜和冰箱生产线。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